近年來,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利通區因地制宜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以國家鄉村振興示範縣創建為重要抓手,充分挖掘鄉村多種功能和價值,聚焦鄉村五大振興要素,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不斷取得新成效。
聚焦“三大升級”,激活産業動能
奶産業集群化發展。落實“奶業15條”政策,高質量打造“中國優質高端奶源基地”,建成數字智慧牧場29家,規模化養殖率達到97%以上,奶牛存欄達21.8萬頭,推動糧改飼等項目落地,持續提升奶産業全鏈條産值。
特色養殖延鏈增效。依託“肉牛12條”政策,新建榮太等規模養殖場,肉牛、灘羊飼養量分別達24.3萬頭、62.2萬隻。建成精深加工中心、區外營銷店各4個,年加工能力150噸,牛羊肉銷售量達90噸,産業鏈附加值顯著提升。
瓜菜産業提質擴面。打造金積鎮等冷涼蔬菜優勢區,建設千畝種植基地5個、標準化園區3個,種植面積達9.3萬畝。推廣綠色防控技術,帶動1萬畝綠色種植,與北京等地建立穩定外銷渠道,品牌影響力持續擴大。
實施“三大行動”,扮靚鄉村風貌
基礎設施提檔行動。改造鄉鎮商貿中心3個、供銷社網點6個,建成鄉鎮綜合服務站11個,實施“一村一年一事”項目111件,農村物流、數字供銷等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完善。
生態保護提效行動。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12條農村黑臭水體全部清零,草原植被蓋度達53.8%,水土保持率提升至80.35%,生態底色持續擦亮。
人居環境提標行動。縱深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五年行動,打造美麗宜居村莊7個,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達到93%,實現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全覆蓋,建成郭家橋鄉污水治理項目,農村顏值顯著提升。
強化“三大治理”,涵養文明新風
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深化“一抓兩整”示範創建,評定四星級以上農村黨組織36個,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4個,儲備村後備力量164名,基層黨組織戰鬥力、凝聚力持續提升。
鄉村文化浸潤治理。實施“五朵金花向陽開”理論宣講工程,放映公益電影1800場。培育27家民宿、100畝玫瑰花海等農文旅新業態,承辦馬拉松、農耕健身大賽等千余場活動,村BA勇奪省級冠軍,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
移風易俗破題治理。創新“1233”工作模式,建立黨員幹部婚姻事項報備制度,舉辦“零彩禮”“低彩禮”頒證儀式2場,製作《黃河金岸踐新風》等新媒體作品,有效遏制婚俗陋習,文明新風尚蔚然成風。
夯實“三大保障”,凝聚振興合力
壓實黨委責任鏈條。嚴格落實三級書記抓鄉村振興機制,定期召開區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會議,研究和部署鄉村振興工作,將黨的領導貫穿“三農”工作全鏈條。
深化農村改革創新。持續壯大村集體經濟,75%的村集體收益超15萬元,頒發確權證書62家、協調貸款3.6億元,激活鄉村發展“沉睡資産”。
強化科技人才支撐。通過“簽訂協議+搭建&&+聘任專家+設立項目”模式,引進高校人才98名,實施科研項目28個,轉化科技成果7項、示範新技術25項。培訓3200人次高素質農民,培育6776名農村實用人才,為鄉村振興提供智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