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大武口區積極探索推動新就業群體參與基層治理的途徑,廣泛選聘快遞員、外賣配送員等新就業群體加入社區“網格俠”隊伍,積極引導他們參與安全隱患“隨手報”等力所能及的基層治理行為,有力推動了新就業群體由“管理變量”向“治理增量”轉變。
外賣員化身社區“網格俠”
“五嶽路有個井蓋不見了,存在安全隱患!”快遞員歐斌在送件途中發現這一問題後,立即拍照上傳至人民路街道星湖社區“網格俠”微信群,不到半個小時,社區工作人員便趕到現場設置警示標誌,並&&市政部門更換井蓋。
像歐斌這樣的“網格俠”,眼下在大武口區還有很多。
通過與美團、餓了麼等新興領域企業簽訂共駐共建協議,大武口區創新建立了“網格俠”選聘機制,並以“個人報名—企業推薦—社區審核備案”的方式,吸納快遞員、外賣員擔任社區兼職網格員,建立社區“網格俠”微信群,實時上報公共設施損壞、安全隱患等問題;社區網格員第一時間響應處置,形成“發現—上報—處置—反饋”閉環管理流程,推動基層治理工作更有針對性。
據介紹,今年以來,大武口轄區新就業群體累計上報井蓋損壞、垃圾堆積等問題180件,協助化解矛盾糾紛90余起。
暖心服務增強城市歸屬感
“我的車出了點問題,想問你們借個扳手。”“我能不能給手機充點電?”“這個驛站裏面有熱水,你們喝點!”像這樣的對話,時常在大武口區各個暖心驛站發生。
聚焦新就業群體生活工作中常見需求,近年大武口區深入推進友好場景建設,實施朝陽街道新就業群體友好街道場景、人民路街道“友好商圈”、鳴沙社區友好社區等項目,助力快遞員、外賣配送員為代表的“新鄰居”更好地融入社區。
截至目前,大武口區已打造黨群服務中心、紅色驛站的便民服務設施32個,確定友好商戶聯盟點位25個、友好用餐點12個、非機動車臨時停放區27個;同時,依託“小哥學堂”組織,累計開展政治理論輔導、法律講座、消防安全等課程20余期。
大武口區這些暖心服務,使新就業群體對城市的歸屬感和認同感不斷增強,從而有效地推動新業態、新就業群體融入“學習圈”“服務圈”和“治理圈”。
積分管理激發共建共治熱情
“以前送外賣途中看到問題,往往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心態匆匆路過;現在,看到問題便會主動上報社區“網格俠”群裏,既能幫到其他人,自己還能攢積分換東西,一舉兩得!”外賣員秦艷麗説。
為讓更多的新就業群體加入基層治理中,大武口區積極推行“線上群組反饋+網格響應處置+積分正向激勵”模式,依託暖心驛站,通過線上問題反饋,線下兌換積分,享受生活用品、文化娛樂、食堂餐券、健康體檢等服務,調動了新就業群體參與基層治理熱情,從而取得“小積分”實現“大治理”的良好效果。
為了讓積分兌換工作規範化、標準化,大武口區相關部門制定完善了《新就業群體參與基層治理積分兌換商品管理標準》,建立積分統計兌換&賬,細化8類志願服務事項,明確專人擔任積分兌換管理員,確保記錄清楚、兌換有序。
從“獨行俠”到“網格俠”,新就業群體正以“流動性”打破治理“靜態性”,用“新時速”跑出共建共治共享的加速度。“快遞員、外賣員熟悉社區每個角落,他們的加入讓基層治理“信息網”更加嚴密。”大武口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説。(馬晨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