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寧夏鹽池縣廣袤的旱垣上,一支由高校教授、科研專家和碩博研究生組成的科技團隊扎根基層,以寧夏鹽池飼草科技小院為陣地,探索出“産學研用政”深度融合的科技人才服務鄉村振興新路徑。該模式通過構建“科研攻關—技術推廣—人才培育—産業聯動”全鏈條服務體系,為西北旱區草畜産業轉型升級提供人才支撐和科技保障。
立足縣域飼草産業發展需求,鹽池縣聯合蘭州大學、中科院西北研究院等8家科研院所,依託寧夏鹽池金林草業有限公司實體&&,組建跨區域、跨學科創新聯合體。建立專家駐點機制,由寧夏大學伏兵哲教授團隊與縣科技局彭文棟研究員組成核心團隊,帶領6名教師、12名研究生常年駐守生産一線。採用“産業出題-院所解題-政府助題”協作模式,重點突破牧草新品種選育、旱作飼草高效生産等關鍵技術。
寧夏飼草料良種繁育基地專家團隊對牧草育種項目進行驗收指導
為有效破解生態修復與農民增收雙重難題,鹽池縣進一步強化科技支撐,通過“科研+實訓”雙輪驅動,成功培育國審牧草新品種1個,研發飼草種子繁育技術體系3套。創新“良種+良法”標準化生産模式,選育出適合鹽池鹽鹼地種植的沙蘆草、苜蓿新品係、無芒雀麥等新的飼草品種,建立乾旱區優質苜蓿種子繁育技術體系,實現苜蓿收穫率94%、種子産量提升54%、畝均成本節約206元。
鹽池縣農業農村局依託飼草科技小院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訓
同時,鹽池縣創新育才機制,建立“專家帶徒+田間課堂”培養體系,累計開展飼草種植技術專項培訓10余場次,培育“土專家”“田秀才”等本土技術骨幹10余名,輻射培訓農牧民超600人次。同步搭建研究生實踐創新基地,推行“科研選題-技術攻關-成果轉化”全鏈條培養,累計支持12名碩博人才駐點開展應用研究,其中3篇碩博研究生學位論文獲評2024年自治區優秀學位論文,産學研協同育人成效顯著。
為紮實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取得新進展,鹽池縣創新推行“科技小院+企業+農戶”合作模式,輻射帶動當地100多家企業和養殖戶參與産業升級。建成6000余畝種子繁育基地,推廣飼草種植20萬餘畝,形成“人才鏈—創新鏈—産業鏈”深度融合的鄉村振興新範式。科技小院自2022年成立以來,通過牧草新品種選育、牧草良種繁育技術和飼草高效生産技術研究,有效解決荒漠草原修復與灘羊産業發展的飼草供給難題,輻射帶動區域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