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天剛濛濛亮,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利通區馬蓮渠鄉的片片黃花菜田間地頭已日一幅繁忙景象:村民們搶抓最佳採摘時機,將一根根淡黃色的黃花菜快速收入籃中。
“採摘黃花菜是個技術活兒,必須趕在日出前開始,專挑那些鮮嫩飽滿且尚未開放的花蕾,這樣的品質最好。”採摘工人商玉玲一邊麻利地忙活着,一邊算起了收入賬,“每斤1元工錢,今天摘了210斤,能掙200多元呢!”
黃花菜古稱“忘憂草”,兼具藥食價值。從2018年起,馬蓮渠鄉在馬蓮渠村、柴橋村、廖橋村探索規模化發展黃花菜産業,並通過註冊“沙苑花”品牌商標,配套建設晾曬場、冷庫、殺青房等設施,與客商簽訂長期購銷訂單,逐步形成了從種植、管護到採摘、加工、銷售的一體化生産經營模式。而黃花菜産業的蓬勃發展,不僅鼓起了群眾的錢包,也為當地農村經濟注入了新活力。
為使這項新興産業更上一層樓,2025年,馬蓮渠鄉創新實施“跨村聯建”發展模式,在原有3個種植村的基礎上,輻射帶動岔渠橋村、漢北堡村加入産業聯盟,通過統一品種、統一管理、統一標準的“三統一”管理模式,着力打造標準化黃花菜産業基地。
仲夏時節,馬蓮渠鄉的黃花菜迎來豐收季。湛藍的天空下、廣袤的田野裏,成片的黃花菜在微風中搖曳,勾勒出一幅動人的田園畫卷。目前馬蓮渠鄉黃花菜種植規模已達830畝,在“管、摘、收、分、蒸、曬”全流程標準化管理機制下,不僅提升了黃花菜品質,更帶動千余名群眾在家門口就近務工,一個採摘周期人均可增收6000元。(馬瑞雪 王欣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