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治理如織錦繡,針腳細密方能成彩。近年來,興慶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扣民生需求將繡花功夫融入城市治理全鏈條,在細微處見真章,讓城市既有光鮮亮麗的“外在美”,更有溫暖人心的“內在韻”。
精細市政管護 為城市強勁壯骨
新華街裕民社區平安巷11號後院的下水管道堵塞導致污水外溢,周邊32戶居民和6家商戶深受其擾。隨着社區啟動“吹哨報到”機制,街道綜合執法中隊、物業辦等部門聞令而動,當天便將堵塞的管道恢復暢通。
市政基礎設施是群眾關心的熱點,也是反映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尺。興慶區秉持“小街巷承載大民生”理念,精準編織市政設施管護體系,通過強化巡查、來電接訪等方式,實時感知道路狀況,今年以來高效處理支路小街巷市政設施問題210件,妥善辦結12345政務服務熱線接收諮詢投訴102起,加固更換窨井蓋72處,路面維修面積達3682平方米,有效改善了市民出行條件,暢通城市“毛細血管”。同時,推行維修工作&&單制度,引入監理全程監督,為施工規範裝上“精準標尺”,確保市政維護作業標準化、精細化,夯實城市運行根基。
環衛工作提質 為城市拂塵煥新
7月4日面對持續降雨,興慶區800余名環衛工人化身“城市清道夫”,同時出動吸污車、防汛車、洗掃車、抽水泵、推水鏟等機械設備,與機械力量高效協同為市民群眾恢復安全整潔的出行環境。
高效守護城市交通脈絡的背後,是興慶區環衛工作的系統性升級。興慶區聚焦城市主幹道,創新構建“人機協同、錯峰作業”新模式,日均調配1400名環衛工人與52&機械化車輛,開展多車聯合作業,有效抑制揚塵,讓城市顏值持續“在線”。開展南塘巷專項治理,建立每週2至3次專項整治長效機制,每次清理0.15噸垃圾、清除0.015噸雜草,實現4公里路段“動態巡邏、常態保潔”。對南繞城高鐵沿線頑固“白色污染”開展集中治理,守護鐵路沿線清爽風貌。
規範攤點惠民 為城市擺桌待客
傍晚的敬德街,夜市攤位的LED燈牌亮起,攤主李愛華正為顧客打包煮好的水餃。“現在劃了一米線,我們擺攤更規範,顧客也願意來。”他的感慨,源於興慶區創新發布的《興慶不老市井長新興慶區十項城市管理小舉措保障人間煙火大民生》。
該方案以商戶需求與城市管理“雙贏”為出發點,在確保城市街面乾淨整潔、店舖經營規範有序的基礎上,在興慶區各商圈創新劃定“一米線”區域,讓商戶出店經營、攤販有序擺攤。允許商戶在門、窗區域張貼招聘、招商及産品宣傳信息,設置引導標識,開展廣場經營活動,為商戶經營搭起舞&。今年以來,加入劃設“一米線”的商戶共計2200余家,施劃“一米線”6000余米,500余家商戶張貼、擺放宣傳信息,實現了城市煙火氣與市容秩序的同頻共振,讓老城區換發蓬勃生機。
為進一步搭建好流動攤販與城市環境之間的“和諧之橋”,興慶區對轄區217個涵蓋彩票、果蔬、維修等便民服務經營攤點落實實名登記,實行“一攤一檔”管理方式,簽訂《文明經營承諾書》,明確經營時間、經營區域、經營物品範圍,落實專人值守管理制度,不斷提高攤主規範經營意識,既滿足群眾生活需求,又維護市容秩序。同時,深化“放管服”改革,在戶外廣告審批、門頭牌匾備案等事項上提速增效,今年以來累計辦理208件審批、441件備案,以“一站式”服務、“加速度”辦理,讓企業群眾辦事更省心、更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