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銀川7月2日電(記者任瑋)在寧夏銀川市永寧縣,加速擁抱新質生産力的閩寧鎮有了新稱號——“綠電小鎮”。聚焦“綠色能源”“綠色電網”“綠色用能”的閩寧“綠電小鎮”全面建成後,閩寧鎮將成為全國首個實現24小時綠電供應的鎮區,建成全國首個具備離網運行能力的鎮域級新型電力系統,全鎮6萬多人全部使用“綠色電能”。
走進永寧縣大唐閩寧綠電小鎮100兆瓦時/200兆瓦時共享儲能電站項目現場,一排排光伏板整齊排列,40&&池艙穩穩矗立。據大唐寧夏公司永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洪濤介紹,共享儲能電站相當於超大型“充電寶”,實現一天一充一放,一次可以存儲20萬度電,滿足當地2.4萬戶家庭一天的用電需求,可補充夜間無光及風電出力不足的裕度,助力電網削峰填谷、節能增效。
作為“綠電小鎮”首個具備構網型功能的儲能項目,共享儲能電站擁有卓越的電壓和頻率調節功能。“電站使用的黑啟動技術是國內一項創新突破,當電網因故障陷入失電困境時,系統能在30秒內迅速啟動,通過精準調節電壓、頻率,為電網輸送合格電源,及時恢復用戶用電及新能源發電。”李洪濤説,黑啟動技術的應用,提升了儲能電站的應急響應能力,也為電網提供了高強度支撐。
隨着“綠電小鎮”建設,閩寧鎮每年可新增綠電消納2.15億千瓦時,減少碳排放7.32萬噸。如今,這座小鎮的綠色足跡越來越多——今年閩寧鎮將全面完成居民清潔取暖“煤改電”改造,實現“綠電取暖”全覆蓋;繼續推進“光伏+農業”“光伏+養殖”及“千鄉萬村馭風行動”分散式風電發展;寧夏曉鳴農牧股份有限公司構建“畜禽養殖-糞污處理-沼氣能源-有機肥料-綠色種植”生態循環鏈,提高資源循環利用率;中糧長城天賦酒莊獲得國內葡萄酒行業首家“零碳工廠”認證及“産品碳足跡”認證……
建設“綠電小鎮”只是銀川市增“智”向“新”、逐“綠”前行的縮影。近年來,銀川向“新”出發,加快産業轉型升級,加速新舊動能轉換;創新求“變”,通過科技創新激發變革動力、釋放産業潛力;逐“綠”前行,堅持綠色低碳發展路徑,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底色。
在深耕藍寶石材料産業的天通銀廈新材料有限公司,工業藍寶石領域的新産品、新工藝、新技術不斷出現。企業先後研發出不同公斤級藍寶石晶體、高端顯示領域所需的藍寶石襯底晶片,其中1000公斤級藍寶石晶體是目前國內最大規格藍寶石晶體;並且形成了企業自有的100-400公斤級藍寶石晶體、4-8英寸藍寶石晶棒、藍寶石襯底片的量産技術。
隨着新廠區的建成投産,天通銀廈新材料有限公司的藍寶石晶體綜合年産能將達到約4700噸,藍寶石晶棒年産能將超過5400萬毫米,藍寶石襯底片年産能達960萬片,助力銀川構建覆蓋工業藍寶石上下游的完整産業體系。
在全力打造“風電增速器智慧工廠”的銀川威力傳動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生産車間裏,智能機器人與産業工人在流水線上默契配合,自動運輸車在倉儲庫與生産線之間有序穿梭。
“智慧工廠建設初期,我們對生産流程進行了全面智能化改造,實現了生産效率和産品質量雙提升。”銀川威力傳動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常曉薇介紹,“風電增速器智慧工廠”全面建成後,將成為我國北方最大的大型風力發電增速器研發生産基地,依靠科技創新進一步提升我國在風電裝備製造領域的競爭力。
在被世界經濟論壇評為“燈塔工廠”的蒙牛乳業(寧夏)有限公司,從原奶入廠、生産加工到産品出廠,每個環節都有數智化的充分體現。“所有業務數據化、所有數據業務化”的實現,催生了數據驅動系統指揮的數智化新運營管理模式,即從“廠長指揮工廠”進化到“算法指揮廠長”。而磁懸浮、智能包裝控制、智能裝車等前沿技術的應用,以及智慧黑燈實驗室、黑燈物料庫房等的創建,實現了生産流程的高度集成與自動化。
這家“綠色智慧”工廠正在通過全系統、全鏈條、全流程、全自動的“全數智化”集成,樹立乳製品智能製造新標杆,驅動傳統乳業向“智慧製造”加速蝶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