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大武口區深入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通過構建“理論+實踐”“服務+惠民”多元體系,打造出了一系列特色鮮明、貼近民生的文明實踐項目,繪就幸福底色,凝聚助推基層治理的新動能。
理論宣講“接地氣”,黨的聲音“暖人心”
為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大武口區“線上+線下”雙向發力,打通基層理論宣講“最後一公里”。
線上充分利用“幸福大武口”等微信公眾號、社區網格群等宣傳&&,及時發布政策解讀、困難人群補貼、高校畢業生靈活就業等內容,實現政策宣傳“零距離”。
線下依託“馬扎宣講團”“流動講堂”“網格集中服務日”等學習載體,以示範式領學、開放式討論等方式,聯合共建單位開展公益講座、政策宣傳、反詐防騙宣傳活動350余場,覆蓋群眾12000餘人次,讓理論宣講“冒熱氣”“聚人氣”。
志願隊伍“聚合力”,服務群眾“零距離”
以“文明實踐+民生服務”為抓手,大武口區整合資源,深入開展“愛心幫扶”志願服務進社區活動,組建了80余支由社工、志願者、社會慈善等團體參與的“愛心互助小組”。而針對老年人、留守兒童、困難群體等,構建“群眾點單、中心派單、志願者接單、群眾評單”閉環服務機制,專門開展“敲門問需”“醫養結合”“愛心助老送餐”“微心願認領”等行動,精準對接群眾需求,將暖心服務送到居民“家門口”。
82歲的獨居老人陳奶奶因子女遠在外地,生活倍感孤單。了解情況後,社工楊曉煜主動結對幫扶,不僅定期上門看望老人還教會老人視頻通話。每天都能和孫子“雲見面”,陳奶奶逢人便説:“曉煜就像我的親孫女,有她在,心裏踏實!”
文藝展演“冒熱氣”,文化惠民“潤心田”
“在家門口聽戲、參加活動,還能和街坊嘮嘮嗑,既有趣又能學到東西,這種接地氣的活動太對胃口了!”居民張大爺在參加社區組織的趕小集活動後,樂呵呵地説。
為滿足居民多元化精神文化需求,促進優質文化資源下沉,大武口區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以傳統節日、非遺文化等為載體,創新“趕小集+”“集市+”模式,精心組織開展百姓文藝匯演、“創意時光 悅享甜蜜”婦女節、“粽葉飄香迎端午 民俗文化共傳承”等文化活動100余場,讓轄區的社區更有“煙火氣”,充滿“人情味”。
與此同時,為了豐富未成年人假期生活,大武口區積極組織開展垃圾分類實踐、科學實驗創想工坊、家鄉文化溯源之行、“書香潤心靈 閱讀促成長”讀書分享會等文明實踐活動30余次,讓孩子們在活動體驗中寓教於樂,促進未成年人“五育”並舉,協同發展。
此外,“脆皮青年養生小集市”“趣味運動嘉年華”也同步在大武口區開啟,吸引眾多青年踴躍參與。針對當代年輕人缺乏鍛煉、熬夜等問題,八段錦老師、名中醫進行一對一現場指導,通過活動釋放壓力的同時,也增進了社區青年人之間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