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銀川6月25日電(記者梅鵬鵬)2025年,寧夏理工學院迎來建校四十周年的重要里程碑。四十年來,學校始終堅守“教育報國”初心,以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懂技術、會管理”的人才為目標,深耕立德樹人沃土,結出豐碩育人成果。
學校德育沃土上,勇救落水兒童的李學濤、戍邊犧牲的張海軍及抗疫模範龔續潛三位英烈學生的事跡感人至深。為緬懷英烈、傳承其不朽精神,學校特以英烈之名命名班級,並開啟了持續十年、跨越數千公里的“特殊家訪”之路。師生們年復一年,從寧夏大武口出發,足跡涉及甘肅張掖、青海烏蘭、河南南陽,累計行程超4萬公里,將學校的深切關懷送至英烈親屬身旁。2025年,這一飽含深情與責任的“特色家訪”項目成功獲得教育部思政項目立項。
在“學英雄、立信仰、踐擔當”長效機制的浸潤下,學校涌現出如勇救山火的朱英傑、鄭州特大暴雨搶險的王子航等一大批優秀學子。他們生動繪就了寧理青年的精神群像,彰顯出新時代高校學子的赤子情懷與責任擔當。
“我們深切銘記每一位英烈學生,通過影像資料和身邊人口述等方式,深入學習英烈精神,以此指引大學生成為一名合格有擔當的新時代青年。”龔續潛生前所在班級輔導員李福梅介紹説。
為進一步學習部隊優良傳統與嚴謹作風,寧夏理工學院成立退役軍人服務站,積極組建“八一軍社”“國旗護衛隊”“退役軍人之家”等組織,常態化開展紅色教育主題活動。着力打造“軍風引領校風、軍紀嚴明校紀、戰士帶動學士、戰友幫助學友”的特色育人路徑,形成了鮮明的育人模式。該模式榮獲中國民辦教育發展大會優秀辦學案例。
據了解,寧夏理工學院還連續8年精心組織“大學生藝術團走基層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巡迴演出”,累計演出94場次,線上線下觀眾超200萬人次。師生自編自導的音樂快板《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咱寧夏》成功入選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項目。相關作品以靈動活潑的藝術形式,使思政教育突破校園圍墻,在廣闊基層扎根發芽。
寧夏理工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劉學雲&&:“學校精心構建‘第一課堂、第二課堂、社會實踐’三位一體的思政育人體系,通過系統化宣傳和身邊人、身邊事的榜樣示範,使思政教育潛移默化地融入學生思想深處,切實達到入腦入心的教育實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