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智時代古籍整理與學術研究”研討會在寧夏銀川舉行-新華網

“數智時代古籍整理與學術研究”研討會在寧夏銀川舉行

2025-06-23 14:10:50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銀川6月23日電(記者艾福梅)6月20日至22日,“數智時代古籍整理與學術研究”研討會暨古籍研究青年同仁聯誼群第十九次沙龍在寧夏銀川市舉行,來自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北京外國語大學、山東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出版社的80多位古籍研究者齊聚一堂,就古籍整理和研究分享最新觀點和成果。

  本次研討會由寧夏大學、寧夏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寧夏大學文學院、寧夏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處、自治區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古文獻整理與地域文化研究”聯合承辦。在開幕式上,寧夏大學副校長楊文法説,本次會議緊扣時代脈搏,希望與會學者深化技術融合,探索AI在文獻識讀、知識圖譜構建中的突破,推動研究範式革新;挖掘西北特色,共建西北文獻數智化聯盟,打造絲路文獻研究高地;強化青年協作,依託沙龍&&,推動青年學者産出標誌性成果。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古籍研究青年同仁聯誼群”學術沙龍發起人之一孫顯斌説,該沙龍自2015年創立以來,通過持續舉辦18次高質量活動,成功構建了一個跨高校、圖書館、出版社及科研機構的青年學術共同體。這個學術&&通過跨機構協作、前沿議題設置、學術傳承與青年培養,不僅成為古籍研究青年學者的“學術家園”,更在方法論創新與時代回應中推動了學科發展,為古籍事業的薪火相傳提供了可持續範式。

  中國古籍承載着中華民族的歷史、思想和智慧,是中華文明綿延不絕的歷史見證。據寧夏大學文學院院長胡玉冰介紹,寧夏大學圖書館現藏古籍3030部、38420冊,館藏數量佔全區古籍總數的41%。其中善本232部、3644冊;有3種善本古籍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與此同時,寧夏大學着力建設古籍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2022年,寧夏大學建成自治區西部一流學科(重點培育學科)“文史典籍數字化實驗室”,開啟AI賦能古籍人才培養工作。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寧夏大學陸續出版了《嘉靖寧夏新志》《乾隆寧夏府志》等地方文獻整理之作,《丁鶴年詩輯注》等回族古籍整理之作,《西夏書事校證》等西夏文獻整理研究之作,以及《〈呂氏春秋〉譯注》《晚唐小品文選注》《醫古文語法知識》《歷代愛國詩文評注》《怎樣標點古書》等一批古籍普及類著作。2017年11月,胡玉冰任首席專家的“《朔方文庫》編纂”項目立項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這是寧夏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立項層次最高的古籍整理研究項目。項目組全面普查寧夏古代文獻檔案,理清“家底”,在此基礎上,影印、整理、研究、刊佈多措並舉,使寧夏在地方文獻整理研究方面與全國同步,有些做法還起到了示範作用。截至2024年6月,寧夏大學公開出版影印類成果128冊182種。

  據了解,本次研討會圍繞“數智時代古籍整理與學術研究”主題,設“數智環境下的古籍整理與研究”“西北地區古文獻整理與研究”“古代文獻與文化專題研究”“古代文書檔案整理與研究”等分論題,分成“古籍整理研究”“文學文獻研究”“歷史文獻與文化研究”“海外漢學與地方文獻研究”“非書文獻研究”等五個分論壇,為學者們提供了多維度、跨學科的交流空間。與會學者現場研討氛圍濃厚,交流互動密集。各分論壇緊扣主題,呈現了一系列兼具理論深度與實踐價值的學術成果,覆蓋了古籍數字化整理與保護、版本考述、地域文化挖掘、海外漢籍整理、碑刻研究等前沿領域。(完)

【糾錯】 責任編輯:紀桂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