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網絡形象指數”發布 銀川多維度領跑全國-新華網

“中國城市網絡形象指數”發布 銀川多維度領跑全國

2025-06-21 09:08:02
來源:中國網

  近日,中國人民大學在北京舉辦“中國城市網絡形象指數”發布會和中國城市網絡形象創新發展論壇,正式發布“人大指數”《中國城市網絡形象指數報告(2025)》(以下簡稱《報告》)。該報告從城市傳播、文化、經濟、生活、治理五個維度對全國105座大城市的城市網絡形象展開了系統分析。其中,銀川城市網絡形象在Ⅱ型大城市中位列第二,城市治安體驗穩居全國第一,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報告》顯示,銀川位列Ⅱ型大城市第二,傳播維度居Ⅱ型大城市第三,西部地區第五,文化與生活維度均位於Ⅱ型大城市前列。同時,銀川在城市文化體驗評價榜單中處於第一梯隊,在國際傳播形象中位列全國前二十。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盧家銀發布《中國城市網絡形象指數報告(2025)》

  近年來,銀川以“塞上湖城”生態基底賦能發展,借力賀蘭山岩畫數字活化工程打造多元文化矩陣。其“國際濕地城市”等特色生態品牌建設不僅提升了城市文化美譽度,更帶動文旅産業指數級增值,驗證了“生態資産向文化資本轉化”的可行路徑。

  盧家銀認為,中國城市網絡形象的演進,已經開始從規模依賴轉向內涵提升。超大城市錨定高度,中小城市拓展溫度,數字技術改變速度,共同繪製出“千城千面、和而不同”的現代化圖景。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治理與輿論生態研究院副院長李彪&&,中國城市網絡形象指數報告的發布,本質上繪製了一幅數字時代的“城市流量地圖”,在短視頻等快消信息主導的傳播生態中,公眾對城市的認知日益依賴“瞬時標籤”——流量決定曝光,標籤固化印象,最終影響公眾的認知決策與行動選擇,“流量-標籤-認知-行動”已成為網民感知城市形象的底層邏輯。

專家點評

  據了解,該指數報告在延續文旅建設和政務服務等傳統指標的基礎上,根據近年來我國城市更新行動的最新要求,重新構建了多維指標體系。研究團隊通過蒐集、整理政府公開數據、輿情數據、行業數據,使用智慧星光和美團等各類&&大數據,對全國105座大城市的網絡形象進行了量化分析。這是中國人民大學第五次發布“人大指數”成果。“人大指數”是中國人民大學把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重大問題作為研究重點,形成的一批關於中國式現代化、城市與區域發展、新質生産力等各領域的指數。

  發布會當天,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高校和科研機構的50多位學界專家,與重慶、廈門、寧波、中山等多地城市代表和業界精英展開研討,共同探討城市網絡形象的建設與提升路徑。(孫悅)

 

【糾錯】 責任編輯:紀桂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