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秀美生態畫卷中的一抹“警察藍”-新華網

寧夏:秀美生態畫卷中的一抹“警察藍”

2025-05-23 14:57:56
來源:寧夏公安廳

  5月的塞上江南,山水豐茂,萬物並秀。

  在寧夏回族自治區賀蘭山自然保護區,眾多珍稀野生動物棲息繁衍,民警穿行在山野間,守護着這片生機勃勃的“詩與遠方”。

  寧夏位於祖國西北部的黃河中上游地區,山水林田湖草沙自然資源要素齊全。作為守護生態的重要力量,寧夏公安堅決扛起生態保護重大政治責任,持續推進“生態警務”建設,為保護全區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安全,彰顯公安擔當,為這片“生態樂園、物種寶庫”添上一抹“警察藍”。

  部門聯動“建”,打造綠色法治屏障

  野生動植物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野生動植物,需要各個職能部門緊密合作,匯聚強大合力。

  寧夏公安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深化多警種聯動、跨區域警務協作機制,加強與林草、自然資源、農業農村、市場監管等行業部門聯勤聯動,深化線索通報、風險會商、信息共享、聯合執法等工作機制,深入推進生態資源保護機制建設。2024年以來,聯合開展“清風”“網盾”“漁政亮劍”等專項行動,召開各類聯席會議58次,聯合檢查野生動物人工繁育、棲息地等場所324次、721處,全力保護野生動植物資源安全。

  寧夏公安在青銅峽自治區級濕地自然保護區、羅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先後設立警力裝備一應俱全、機制運行暢通有效的自然保護區警務室,把保護端口“嵌入”自然保護區。同時,突出“一河三山”生態資源敏感區域執法保護,持續推動河湖警長機制,設立各級河湖警長381名,河湖警長公示牌617處。不斷完善森林警長機制,深化“林長+警長”工作機制,1686名森林警長履職盡責。強化情報線索精準推送,將全區14000余名護林員納入工作視線,隨時提供涉野生動植物犯罪相關線索。

  重拳出擊“打”,形成打擊犯罪震懾力

  鳥類是衡量生態環境質量的晴雨表,全球9條候鳥遷徙路線中有2條經過寧夏。隨着近年來寧夏生態環境不斷好轉,為候鳥提供了重要的棲息地和繁衍地,這些候鳥也成為非法捕獵者覬覦的對象。2024年初,公安廳成功偵破一起非法獵捕、收購、運輸、出售野生候鳥案件,查獲國家“三有”保護動物綠頭鴨、赤膀鴨、斑嘴鴨等候鳥2800余只,端掉4個犯罪窩點。

  針對非法佔用林草地,非法狩獵,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非法捕撈漁業資源,盜伐、濫伐林木,危害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等犯罪,寧夏公安持續開展“崑崙”“黃河”等專項行動,深挖徹查犯罪鏈條,摧毀犯罪團夥和窩點,始終對生態資源領域犯罪保持高壓嚴打態勢。2024年以來,共偵辦破壞生態資源領域刑事案件171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93人,收繳各類野生動物活(死)體及製品1.3萬餘只,扣押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發菜1.2噸,查處非法佔用林地草地面積467.68畝,斬斷了多條跨省區野生動植物犯罪利益鏈條,端掉了多個犯罪窩點。

  為提高打擊成效,寧夏公安聚焦“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警務運行模式,全力構建指揮順暢、運行高效、協作到位、保障有力的生態警務機制,不斷提高大數據發現、獲取涉生態資源領域案件線索能力。完成寧夏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刑事偵查巡護系統建設,為應用公安大數據賦能生態保護執法實戰提供支撐。協調林草部門,共享全區生態資源數據及涉林案件數據86萬餘條,為巡邏防控和反哺實戰提供了“源頭活水”。

  警民聯手“宣”,保護意識深入民心

  “警察同志,我在路邊看到一隻‘大鳥’好像受傷了,你們快來看看!”日前,固原市公安局原州區分局南關派出所接到轄區群眾報警後到達現場發現,“大鳥”竟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雕鸮,隨即&&自然資源局進行救治。

  轄區群眾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離不開日常的生態環境保護宣傳。寧夏公安始終把生態保護普法宣傳作為首要任務,充分利用“植樹節、愛鳥周”等重要節日開展普法宣傳活動,營造全社會共同保護野生動植物的良好氛圍。

  同時,紮實推進與野生動物保護部門聯動,廣泛動員各類野生動植物保護社會團體、廣大志願者積極參與野生動物保護工作。充分利

  用公安廳生態保護志願分隊,開展“小手拉大手、保護生態環境”等主題演出宣傳活動80余次,帶動3000多名少先隊員參與到“保護生態環境共建美麗新寧夏”行動中,受教育群眾達30余萬人。

【糾錯】 責任編輯:紀桂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