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銀川12月11日電(記者 盧書劍)“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共贏”,近年來,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與52所高校院所深入開展校地合作,推動教育資源、智庫資源、發展資源“三源融合”,全力為創建全國易地搬遷移民致富提升示範區賦能增效。
圍繞主導産業及教育、醫療等領域,以“高頻次”對接拓寬校地交流合作。通過區委書記親率高校引才團隊、建立校地聯席會議制度、“以才聯校”發揮在外人才橋梁作用、協同推進人才服務保障工作等舉措,紅寺堡區已在聯席會議上現場簽約人才合作協議16個,與中國農業大學等近20家高校院所建立&&,改擴建人才公寓400余套,初步形成了以需求為導向的校地合作路徑和人才保障體系。
聚焦重點領域,以共建&&作為“高能級”載體推動校地協同創新。圍繞“六新六特六優+N”産業,目前已投入890萬元支持引才單位建設人才載體,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共建寧夏灘羊實驗示範站,聯合寧夏大學成立新農村發展研究院(紅寺堡區研究院),並建成寧夏葡萄酒技術創新中心等&&載體39個。同時,支持企業與高校院所以顧問指導、挂職兼職、候鳥服務、項目合作等多種形式創新團隊合作,推進校地人才聯動、信息對接、資源共享。
在人才培育上,以“高規格”活動驅動校地協同育才。堅守“以用為本”,引進“新理念”、開闢“新賽道”、打造“新基地”:聯合清華大學、寧夏大學採用“小班額”教學、“長周期”培養、“點單式”授課形式,連續2年舉辦“求示大講堂”49期;聯合寧夏11所高校推行“紅寺堡好物高校行”,組織1171支團隊4174人構建直播矩陣;與上海六院等醫療院所共建跨區域醫聯體,與北師大共建學科教研工作室,成立城鄉教研人才聯盟等等。
未來,紅寺堡區將持續深耕區域特色、搶抓政策機遇、整合創新資源、優化發展環境,構建全方位、多層次校地合作模式,着力建設具有紅寺堡特色的綠色發展人才集聚地,為創建全國易地搬遷移民致富提升示範區提供持續強勁的人才支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