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市西夏區:堅持從“民聲”中來到“民生”中去-新華網

銀川市西夏區:堅持從“民聲”中來到“民生”中去

2024-11-15 09:28:31
來源:銀川市委組織部

  近年來,銀川市西夏區以黨的建設引領保障基層治理全過程,深度融合“黨建引領+民生服務”,聚焦解決一批群眾關心的“關鍵小事”,以為民項目投入為切入點,用心用情傾聽民聲,用功用力排憂解難。

  從居民呼聲中找方向

  “咱們小區是老舊小區,老年人多,我建議多安裝一些休閒座椅。”“我建議增設健身步道,大家出來能遛彎。”……

  在橡民社區單元長富潤寶的組織下,單元居民你一言我一語為小區建設出謀獻策。經過各單元長深入居民走訪,集休閒座椅、涼亭、步道等為一體的小微公園在社區落地。

  “比鄰議事板制度已經堅持三年多了,我們黨員帶頭包戶包樓,這塊板歸我管,也公示着我的信息,所以上面的問題我就要牽頭處理答覆。”金波路社區老黨員何雙成説。

  據了解,該社區黨委通過在居民樓道內設置可留言、可觀看、可回復的留言板,在一步之間”收集民情民意,共收集513條訴求,解決了219條居民急難愁盼問題。

  “長興達小區很多年都沒有物業管理,也沒有地理隔擋,又靠近火車站,人員混雜,經常見到貼小廣告的,大家住着總是感覺心裏不踏實。”居民喬某鴻説。

  惠民社區管轄的長興達與火車站小區屬於開放式老舊小區,社區居民多次通過“有事找支部”進行反映,社區黨委積極申請為民資金,今年完成了“兩區合一”改造,實現人車分離、基礎設施升級,還引入了物業,小區居民讚不絕口。

  設置單元長、比鄰議事板、有事找支部都是西夏區收集“名聲”的有效載體。近年來,西夏區探索便民服務大集、移動辦公桌、意見徵集日等各類舉措,收集群眾身邊的急難愁盼,年均投入資金1400余萬元,通過實施一系列“看得見、摸得着”的好項目,讓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便利和幸福。

  在居民回聲中找質效

  “去年初,經過我們和居民代表充分商討,最終決定以‘拆墻並院’的方式,來解決區醫院小區、浙江商城住宅樓的公共空間小、基礎設施落後問題,項目完成後,居民滿意度高達近98%。”幸福巷社區書記郭晶晶説。

  興順苑社區是一個移民安置社區,居民大多數都是失地農民,歸屬感不強。在對小微公園、籃球場的亮化升級項目實施過程中,部分打球居民反映燈光刺眼、監控設施不完善。經社區實地調研後,通過相關程序及時調整了項目內容,讓轄區居民的需求及時得到回應。

  朔方小區一到用水高峰期就頻繁出現爆管、漏水、停水,管道老化問題讓大家頭疼不已。為此,社區申請實施自來水分戶改造,期間社區廣開言路,在各類問題中完善實施方案,居民從質疑到認同再到歸屬。“我家平時沒人,自來水改造我把家門鑰匙寄給了社區工作人員,由她們全權負責,回家後家裏整整齊齊的,必須給社區工作人員點讚。”王女士拿着一面錦旗在社區&&感謝。

  西夏區始終堅持項目成效由群眾審議,將為民項目測評滿意度作為社區黨組織考核重點,近年來,累計硬化修繕道路800余公里,修建老舊小區各類涼亭、兒童滑梯等設施50余座,項目實施滿意度均達95%以上。今年,西夏區委組織部聯合審計局對近五年為民項目進行“回頭看”,傾聽居民反響,確保專項資金用到實處、取得實效。

  向居民歡聲裏尋目標

  聽説了嗎?咱小區地下車庫開放臨時停放了,外面停車位也多了,還建了涼亭,再不用車堵門、車刮人煩心了,小區裏的人情味又回來了。興洲苑社區廣場上大家積極討論着這個消息。原來,困擾興洲苑居民10年以來停車難的問題得以解決小區居民代表為社區送錦旗&&感謝,興洲苑社區也被選為為民項目示範觀摩點

  西夏區堅持每年對為民項目進行“回頭看”,按照居民反響,鑒定項目實施效果,並將效果非常好的列為實訓基地、觀摩點位等,組織社區書記進行觀摩學習。近年來共打造銀川市級特色實訓基地5個,各類觀摩點位20余個。

  “今年我們還試點全程參與實施4個重點項目,全過程指導,全方位監督,為為民項目保駕護航。”西夏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

【糾錯】 責任編輯:姜雪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