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手工毯織造技藝起源於明代,發展到清代達到一定的規模和技術水平。
從構圖方式來看,寧夏手工毯常採用“格律體”構圖法,講究環抱、對稱,能給人帶來穩定感;從圖案紋飾運用來看,寧夏手工毯延續“圖必有意,意必吉祥”這一中國傳統裝飾文化精髓,通過假托、轉喻、諧音的方式用以傳達更深層面的吉祥寓意和文化內涵,如“百鳥朝鳳”寓意“和諧吉祥”,“鶴鹿紋”寓意“萬年長壽”等。在配色方面,“三藍”用色是寧夏手工毯的獨有標誌,在花、邊、底分別以三種深淺不同的藍色與紅、黃、綠等色搭配形成冷暖、深淺的色彩對比,古樸淡雅又不失活力。
目前,寧夏手工毯由於選材精良,厚實耐用,具有保暖、裝飾等作用,已成為尋常百姓最喜愛的實用品和裝飾品。
據了解,寧夏手工毯織造技藝於2021年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目前共有自治區級代表性傳承人3名。
【糾錯】 責任編輯:紀桂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