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網民朋友大家好!本期新華網內蒙古頻道《高端訪談》的嘉賓是鄂爾多斯市委常委、伊金霍洛旗旗委書記王東偉。
  以煤化工産業為支撐的伊金霍洛旗在打造區域中心城市的過程中,把城鎮建設作為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成功實現了由小城鎮到城市核心區的根本性轉變,既改變了城市面貌,也得到了百姓的認可。今天,王書記將就"城鎮建設"這一話題與網友暢談互動。 [15:17]
[主持人]:王書記,歡迎您做客《高端訪談》。有些網民朋友對咱們伊金霍洛旗的發展情況不是很了解,您給我們簡單介紹一下吧。 [15:17]
[王東偉]:伊金霍洛為蒙語,漢意為"聖主的院落",是鄂爾多斯市城市核心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戰略性生態能源基地之一。總面積5600平方公里,現有戶籍人口近16萬人。近年來,伊金霍洛旗的綜合實力邁上了新&階。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排名由2010年的第37位躍升為2011年的第29位。  [15:18]
[王東偉]:2011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預計分別達到30000元和10000元。在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的位次由第37位躍升為第29位,居民滿意度和幸福縣域建設指數分別排名全國第一,相對富裕程度位居全國第三,成功創建了全國文明旗縣,榮膺"中國優秀文化旅游名縣"、"中國優秀民族特色旅游縣"稱號。伊金霍洛旗這些年來取得的成績離不開廣大群眾和網友的支持,歡迎大家到伊金霍洛旗來做客。 [15:19]
[主持人]:近年來,全國各地都在大規模搞城市建設,不少群眾反映一拆一建耗費巨大,勞民傷財。近兩年,伊金霍洛旗也大力推進了城市改造和建設,實現了"由小到大"的巨變,得到了廣大市民的認可。那麼,我們有哪些城建理念和經驗是值得其他城市借鑒的? [15:19]
[王東偉]:受經濟、區域等因素的影響,不同的地區走的是不同的城鎮建設的路子。在這個過程中,大家互相學習借鑒,但是能借鑒的也很少。以前東勝區搞城建的時候,當時去重慶、成都、河南、江蘇等地都進行過考察,但他們的發展模式都不適合東勝區。後來東勝走的路子實際上是完全城市化的路子。東勝模式是以縣級為單位整體移民,這在全國來説都是很少的,形成了我們現在見到的罕&模式也就是東勝模式。 [15:20]
[王東偉]:現在,伊金霍洛旗的城鎮建設必須堅持一個"大城觀",通過全力打造區域性中心城市,讓伊金霍洛旗看起來不再是"縣城"。因此,伊金霍洛旗的城鎮建設是按照"連接寧晉陜、服務自治區"現代化區域性中心城市的總體戰略,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經營、高水平管理,全力推進宜居宜業、生態園林城市的建設。  [15:20]
[王東偉]:2011年全旗總投資476億元建設項目124項,是前所未有的大手筆、大投資和高標準。建設中,我們按照"大疏大密"的原則,在加大舊城區城市功能的疏導力度的同時,在新區規劃建設中加大山脈、水脈、綠脈的密度,形成多山、多水、多綠的宜居環境。目前已把旗政府所在地阿騰席熱鎮建成區面積由原來的7.5平方公里拓展到38平方公里。 [15:22]
[主持人]:您剛才提到了"宜居"這個詞。"打造宜居城市"現已是中外熱愛生活的人們的共同嚮往,也成為了各個城市在城建過程中都喊的口號。那麼,伊金霍洛旗打造宜居環境有哪些基礎條件和優勢? [15:22]
[王東偉]:打造"宜居"城市是需要有歷史條件和環境基礎的。伊金霍洛旗不大不小,最具打造宜居城市的條件,其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首先,伊金霍洛旗的經濟發展勢頭非常好,前景廣闊。現在,我們不斷延長煤炭産業鏈、發展物流産業、加快鄂爾多斯江蘇工業園區的建設步伐,伊金霍洛旗會成為頗具特色和吸引力的地區。其次,伊金霍洛旗舊城區即將全部完成改造,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市管理更加注重人性化,現在的城市看上去更具現代和時尚感。第三,伊金霍洛旗具有非常有特色的文化氛圍,有朱開溝文化、成吉思汗祭祀文化、蒙元文化、草原文化、鄂爾多斯婚禮等豐富的歷史傳統文化資源。 [15:24]
  [王東偉]:第四,伊金霍洛旗的植被覆蓋率是達到90%和森林覆蓋率接近40%,這在中西部地區是非常少見的,也為伊金霍洛旗提供了宜居的生態環境指標。第五,交通便利的區位優勢也為伊金霍洛旗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條件。伊金霍洛旗地處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金三角"腹地,現有兩條國道、一條省道、三條鐵路線、四條旗道貫通南北、聯接東西。 [15:24]
[主持人]:有人説,搞城市化就是地方領導為了撈政績,增加GDP。與物價高、房價高等問題相比,地方領導應該把錢用在最需要的地方。伊金霍洛旗的城市化改造是什麼考慮? [15:26]
[王東偉]:事實上,做好城市化是最大的民生,城市化是更高層次的民生。 [15:27]
[王東偉]:大規模城市化模式適應於工業化程度較高的地區。一般來講,我們的中心工作是"三農兩化一民生","三農"指的是農業、農村、農民,"兩化"是城市化、工業化,"民生"指的是社會民生。這其中,核心是兩化、主要抓手是兩化,只有抓好城市化和工業化才能解決三農問題,解決好民生問題。我們説的民生是大民生,我們實踐的“五有”(住有宜居、病有良醫、學有優教、老有頤養、勞有豐酬)是立足於伊金霍洛旗實際的。處在不同的城市發展階段,享受的城市文化不同。但是,上海世博會提出的"城市使生活更美好"適合於每座城市,因為它是以實現美好的民生為基礎的。 [15:29]
[王東偉]:人類文明分為三個階段:農村文明、工業文明和城市文明。農民在農村住上別墅仍然是生活在農村文明的環境裏,是享受不到城市文明,享受不到大醫院、大劇院等城市公共設施。好多人喜歡農村田園風光,堅持留住農民的根,但現實跟文學作品是不一樣的,農民的根是"窮根",只有把它刨掉,農民才能有更好的生活。 [15:29]
[王東偉]:那麼,如何做呢,就是要加快城市化發展步伐。通過兩化即工業化、城市化來解決"三農問題",解決更高層次的民生問題。因為我們生活在市民之中,能直接感受到城市在一天天成長、一天天變漂亮,老百姓的生活一天天變好,成就感、自豪感、欣慰感也就會油然而生。反過來,作為城市的領導者,我們的責任也是很大的。一次決策失誤、一個建築敗筆,都可能給這座城市留下長久的遺憾,在百姓中留下罵名。所以我們一定要轉變認識、轉變觀念,要像領導工業化那樣學習城市化、研究城市化,努力做城市化、城市現代化的合格領導者。 [15:29]
[主持人]:我們可以看出,伊金霍洛旗推進的城市化並不是單純的把農民群眾遷入一個城,更重要的是承載着更多的城市功能。 [15:30]
[王東偉]:是的。 [15:31]
[主持人]:那麼,伊金霍洛旗在城建過程中是如何提升城市功能和價值的? [15:31]
[王東偉]:縣城發展真正要實現城市化,就必須跳出常規建設縣級城市模式化思維。現在的城鎮樣貌普遍是馬路不寬不窄,樓房不高不低,看上去幾乎是一片,沒有立體感,沒有城市的現代時尚感。所以,我們在城市建設過程中,必須要"去縣城化"。 [15:36]
[王東偉]:在城鎮建設時,要積極倡導大城市、大文化、大框架等,力避回歸到建設小城鎮,原地踏步。伊金霍洛旗的建設將圍繞"人文、綠色、親水、時尚"來做文章,因為水多,讓水環繞城市、穿過中心、打造我們自己的城市景觀水系。伊金霍洛旗有"三河兩湖"--柳溝河,掌崗圖河,烏蘭木倫河,東西紅海子湖,這是大多數北方城市所不具備的。去年,來伊金霍洛旗考察的日本專家對我們這樣的地理地貌也是非常驚訝的,認為我們有自己獨特的城市山水構架。 [15:40]
[主持人]:我們都知道,城鎮建設不僅僅是基礎設施等硬體的建設,還包括城市文化的建設,二者缺一不可。 [15:41]
[王東偉]:在一個特定的地區,人們的穿着很大程度上體現着該地區的城市化程度。如果他的穿着在當地像"城裏人",很時尚,但是,去了發達城市和先進地區感覺到明顯的差距,這種時尚的差距,至少説明這個地區的發展程度還是不夠的,與真正的時尚不接軌的。 [15:42]
[王東偉]:現階段,時尚對城市很重要,包括城市建設、文化建設都要充分體現現代感。對於像伊金霍洛旗這樣民族文化比較濃郁的地方,城市文化建設必須要兩條腿走路,一條腿是給"外人"看的,比如蒙元文化,一定要挖掘好蒙元文化自身的元素。伊金霍洛漢意為"聖主的院落",伊金霍洛旗也有"天驕聖地"的美譽,我們將依託800年蒙元文化打造蒙古族文化旅游産業帶,把靚點給展示給外面的世界。另一條腿就是要向現代時尚靠近,給自己人看,讓人們感覺到城市的美。 [15:42]
[主持人]:伊金霍洛旗如此快速的城市化拿什麼來支撐呢?它的支點在哪? [15:44]
[王東偉]:經濟是一個城市的支撐。有産業支撐的城市才是一個持續發展的城市。這就要求城市化和工業化一定要並行。目前,伊金霍洛旗的經濟總量大,産業優勢很明顯。産業優勢除了煤炭資源優勢,我們在煤炭深加工方面也有兩個煤化工園區,非煤的有江蘇工業園區、阿康物流園區、煤炭物流園區。因此,經濟總量大、産業優勢明顯就是伊金霍洛旗城市建設的基礎保障。 [15:44]
[王東偉]:産業的支撐也帶來了人口的聚集。目前,伊金霍洛旗有16萬戶籍人口,單靠自己的人口達不到城市化的需要,我們必須靠産業支撐。以神東煤制油項目為例,該項目吸引的正式員工就有5000多人。旗政府所在地阿騰席熱鎮常住人口由原來的8萬人迅速增加到22萬人。所以説,沒有工業化就不可能有城市化,否則就會形成"産業空心化",無法支撐城市建設發展。"十二五"末,伊金霍洛旗的常住人口將達到30萬人以上。  [15:45]
[主持人]:談到城建,我們不得不談一個很嚴肅的問題--拆遷。近年來,很多暴力拆遷事件都産生了惡劣的社會影響,引發了廣大網友的圍觀。那麼,對於城建中的這一"攔路虎",你如何看待? [15:45]
[王東偉]:在城市拆遷過程中,我們要明確一點:拆是要有目的的,建也是要有目的的。如果不提早謀劃,弄不好就是瞎折騰,要拆就要思路很明確,不能為拆而拆。領導在拆遷過程中,必須要找到感覺,如果沒有感覺,只會越拆越亂,越拆越堵。 [15:46]
[王東偉]:城市拆遷絕對不是追求經濟效益的過程,應該是追求社會效益,讓老百姓受益的過程,要想明白,拆之後蓋起來的建築對整個城市的影響有多大、貢獻有多大,這是最主要考慮的。我們一定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拆遷舊建築蓋新建築一定要具備比原來的建築對城市貢獻更大。總之一句話,拆遷的過程就是讓老百姓受益的過程。  [15:46]
[王東偉]:現在一些大城市拆遷存在滿城開花的局面,老百姓看不到拆遷帶來的效益、好處。城市拆遷是個非常緩慢的過程,那麼,我們迅速拆遷一小片區域,把工作做到位,讓老百姓自己看到、自己切身感受到拆遷帶來的效益。那麼,再進行下一步的拆遷工作的話,老百姓就會盼著早日拆遷,拆遷工作就會非常順暢。 [15:46]
[主持人]:實質上,拆遷是一個追求社會效益的過程,也是一個讓老百姓受益的一個過程。 [15:47]
[王東偉]:是的。2011年伊金霍洛旗共完成拆遷7597戶,拆遷建築面積84萬平方米,累計投入拆遷資金76億。其中,投入2.6億元用於過渡安置房的建設、管理和維護。被拆遷的群眾大多都住進了過渡安置房。拆遷戶只要到拆遷辦開具拆遷證明,就可以直接"拎包入住"。 [15:47]
[主持人]:前無"攔路虎",後有五大優勢助力,伊金霍洛旗的城市化進程勢必精彩。我們也可以看到,目前伊金霍洛旗正逐漸成為一個區域中心城市。 [15:47]
[王東偉]:實際上,我們也在努力打造區域中心城市,以進一步發揮伊金霍洛旗的綜合承載力、吸納力、帶動力和影響力。在建設過程中,我們堅持站在打造現代化區域性中心城市的高度,認真做好每一項城市規劃,努力將伊金霍洛旗設成為居者怡然、觀者嚮往的首善之城。 [15:48]
[王東偉]:具體來講,2012年,伊金霍洛旗城建將突出阿鎮在"大阿康"區域中的主導地位,以七條主幹道、兩大片區路網、八條斷頭路為重點,大力推進城市道路拓寬改造與新修市政道路建設,不斷提高城市道路運載能力。按照"多山、多水、多綠"要求,全面推進各類公園、廣場建設,立足"三河兩湖"加大城市水體景觀建設力度,突出文化地域特色,大力改善城市人居環境。加快推進城市給水、排水、硬化、亮化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城市服務功能。全年計劃完成城市建設投資119億元,建設市政道路290公里,新開工各類建築面積272萬平方米,新增綠地面積650萬平方米。 [15:48]
[主持人]:目前伊金霍洛旗對周邊的輻射主要依託市場作用,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還未完全發揮。有專家建議,國家可將伊金霍洛旗作為少數民族地區城市建設的試驗區,納入擴權強縣試點,撤旗設市,進一步發揮其輻射帶動作用;同時,在規劃方面,淡化行政邊界,促進伊金霍洛旗及其輻射區域率先成為中西部地區的經濟隆起帶。 [15:49]
[主持人]:本次訪談到此結束,感謝各位網友的關注。再次感謝王書記接受我們的訪問。在這裡呢,我們也預祝伊金霍洛旗所有規劃能夠順利完成,城鎮變得越來越漂亮,居民的生活越來越舒適,成為區域中心城市的目標早日實現。謝謝大家,再會! [1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