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的祖籍在遼河流域?
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文/記者馬義、丁銘 圖/李鋼
提起歷史巨著《紅樓夢》,人們首先想到作者曹雪芹。多年來,有關曹雪芹祖籍問題一直是紅學家們爭議的熱點。然而,近年來遼河流域發現的史料表明,曹雪芹的“關外”(山海關外)祖籍在遼河流域。
曹雪芹與趙本山搭上了邊兒
在當今的喜劇小品舞&上,著名喜劇小品演員趙本山可以説是盡人皆知,他那句把家鄉鐵嶺市説成是“較大城市”的&詞,使這座位於遼寧省北部、過去不為人熟知的城市,一夜之間名揚全國。可當我們慕名而來時,吃驚的卻不是這座“較大城市”,而是這裡的“曹雪芹研究會”。更令我們意想不到的是,在這裡土生土長的趙本山,還同曹雪芹是“老鄉”。
 |
位於鐵嶺境內的關東曹氏祖塋
|
據鐵嶺市曹雪芹研究會副會長高東昌介紹,曹雪芹是宋代元勳武惠王曹彬之後,明初永樂年間由江西南昌北遷,落戶京東豐潤(今河北省豐潤市)。先祖曹端廣於明朝永樂年間從豐潤出關定居鐵嶺地區,世居鐵嶺城南的腰堡一帶。後金天命三年(公元1618年),滿洲正白旗攻陷鐵嶺城南諸堡,擄雪芹太高祖曹世選(也作“錫遠”)、高祖曹振彥為滿洲正白旗“包衣”(家奴),曹氏遷至鐵嶺白旗寨,復遷至李千戶,雪芹曾祖曹璽即生於此。
年愈花甲的高東昌説,曹雪芹先祖曹端廣入居鐵嶺,有順治、康熙以來的《豐潤曹氏族譜》為證,族譜中有三處記載“卜居於遼東鐵嶺衛”;太高祖曹世選《八旗滿洲氏族通譜》記載“世居瀋陽地方”。據考,“瀋陽地方”在元、明、清三代皆包括鐵嶺全境或南部地區;高祖曹振彥清代地方志書載為“遼東人”或“遼陽人”,乃泛指治所遼陽的古代遼東郡或遼陽省,猶如今之瀋陽市有時泛指遼寧省一樣。
曹雪芹曾祖曹璽“著籍襄平”。據康熙“詔修”的《盛京通志》考定,襄平為鐵嶺。清代鐵嶺籍文人多以鐵嶺乃襄平古郡為榮,而將名字署於作品中。《尚史》作者自署“襄平李鍇”,指頭畫家高其佩自署“鐵嶺高其佩”,間或自署“襄平高其佩”,皆是佐證。
曹雪芹祖父曹寅被同門、同僚稱為“三韓曹使君子清”,《五慶堂譜》亦稱曹寅是“三韓”人。乾隆在《三韓訂謬》中明確指出,三韓方位“在今奉天東北”,奉天即今天的瀋陽市。《奉天通志》卷二載鐵嶺西南之大凡河村《重修永寧庵碑序》日:“不料戊午,三韓竟沉。”農曆戊午為1618年,正是滿洲正白旗攻陷鐵嶺城南諸堡擄曹氏為“包衣”之時。又載《范河城重修永寧庵碑記》日:“三韓范水之隈。”二者皆已證明,三韓故址在今鐵嶺市范河一帶。
 |
位於鐵嶺境內的曹雪芹祖居故里
|
除史籍記載之外,鐵嶺市腰堡村范家屯還保留着曹氏祖塋。當地人告訴我們,這裡叫“小西山”,是曹氏祖塋之地。原有墳墓數十,碑記上明白地記載着曹氏列祖列宗,可惜於1960年“平墳還田”中毀蕩無存。不過,據腰堡村老人講,腰堡是曹雪芹的老家。而鐵嶺縣烏巴海曹氏也口碑相傳,他們的祖先曹銓和曹雪芹是“哥們兒”。
綜上所述,曹雪芹關外祖籍在鐵嶺市西南范河流域的腰堡一帶。故紅學大師周汝昌先生詩日:“銀州地本漢襄平,范水三韓亦古名。試向小西山下路,尋蹤石赤草青青。”
關於曹雪芹關外祖籍,還有遼陽一説。遼陽市博物館原副館長鄒寶庫告訴我們,曹雪芹高祖曹振彥為遼陽人,這可以用《曹璽傳》、《上元縣誌》等史籍記載和近年發現的三塊石碑為證;曹雪芹高祖曹振彥清代地方志書載為“遼東人”或“遼陽人”,曹雪芹曾祖曹璽“著籍襄平”,皆是佐證。遼陽市因此興建了曹雪芹紀念館。
在曹雪芹紀念館,我們目睹了這三塊石碑和有關史籍的影印本,親眼看到石碑上刻有“曹振彥”的名字。但“鐵嶺説”的學者認為這些依據不充分。理由是,曹雪芹諸多祖先只有曹振彥一人載為“遼陽人”,不能定論為祖籍。同時,三塊石碑有曹振彥的名字,也有諸多鐵嶺人的名字,不能證明曹振彥就是遼陽人。而“遼陽説”的學者也認為曹雪芹在鐵嶺的祖籍已超出五代以上,籠統説曹雪芹關外祖籍在鐵嶺市似乎有些牽強附會的嫌疑,雙方各持已見。但不管怎麼説,曹雪芹關外祖籍在遼河流域是毋庸置疑的。
《紅樓夢》寫進了遼河方言
曹雪芹祖籍在遼河流域的另一佐證是:《紅樓夢》中諸多方言詞語與遼河流域方言契合。《紅樓夢》中的語言極為豐富,有高檔次的詩歌,也有不上檔次的方言。有人作過粗略統計,《紅樓夢》中的方言有幾百個詞語,其中遼河方言超過百句以上。
方言是一定地區的、基層群眾的、經常使用的口頭語言。其特點是只有其音,而無其字。即便用同音字來代替,可是寫出來一推敲也不象話。但我們在這裡所説的方言,就是《紅樓夢》中所説的假語村言。我們將這些方言粗略歸納為以下幾類:
&&時間:“今兒”,即今天。“今兒晚上得空兒我回了他。”(《紅樓夢》語)。“改日”,即過幾天的意思。“改日無事,只管來逛逛……”(《紅樓夢》語)。“才剛”,即方才的意思。“才剛又沒見你勸我。”(《紅樓夢》語)。“趁早兒”,即趕早的意思。“若不趁早料理省儉之計……”(《紅樓夢》語)。“眼面前”,即眼前的意思。“眼面前的倒想不起來。”(《紅樓夢》語)。
反映語言:“響快”,即見人愛説話。“你們家的二小姐着實響快……”(《紅樓夢》語)。“閒打牙兒”,即嘮閒嗑。“他們等你,你還坐著閒打牙兒!”(《紅樓夢》語)。“數貧嘴”,即説些沒用的話。“這個東西真會數貧嘴。”(《紅樓夢》語)。“花馬吊嘴”,即花言巧語的意思。“你不用和我花馬吊嘴的……”(《紅樓夢》語)。
&&動作:“扎煞手”,即遇着難處沒有辦法的意思。“不如趁空留下這一分,省得到了跟前扎煞手。”(《紅樓夢》語)。“倒仰”,即向後倒的意思。“連司棋都氣了個倒仰。”(《紅樓夢》語)。“抖摟着了”,即感冒了。“起來又要抖摟着了。”(《紅樓夢》語)。“吡牙”,即反對的意思。“你就另眼照顧他們些,別人也不敢吡牙的。”(《紅樓夢》語)。“藏掖”,即埋伏的意思。“這個事雖不算甚大,裏頭大有藏掖的。”(《紅樓夢》語)。“昧下”,即隱瞞的意思。“我怎麼不知道,你們就昧下了。”(《紅樓夢》語)。
&&情感:“可惡”,即不好、煩人的意思。“我這三個丫頭卻好,只有兩個玉兒可惡。”(《紅樓夢》語)。“嗔着”,即不滿的意思。“你別嗔着我多嘴。”(《紅樓夢》語)。“可惜了的”,即可惜。“白陪眼淚也可惜了的。”(《紅樓夢》語)。“真不害臊”,即不知羞的意思。“還有臉先要五十兩銀子,真不害臊。”(《紅樓夢》語)。“恨的牙根癢癢”,即恨極了。“你媽恨的牙根癢癢,要撕你的肉吃呢。”(《紅樓夢》語)。“扎筏子”,即出氣的意思。“快把這兩件事抓着理兒扎個筏子,……”(《紅樓夢》語)。
&&感受:“納悶”,即心裏糊塗的意思。“此時寶玉正在坐著納悶,想襲人之母不知是死是活。”(《紅樓夢》語)。“何苦來”,即何必的意思。“何苦來生這麼大氣,大清早起和我叫喊什麼。”(《紅樓夢》語)。“害着”,即妨礙的意思。“不過用我説一句話罷了,害着我什麼。”(《紅樓夢》語)。“生疼”,即很疼的意思。“把頭碰的生疼。”(《紅樓夢》語)。“怪不得”,即別怪人家的意思。“怪不得人説你是‘無事忙’。”(《紅樓夢》語)。
&&狀態:“老天拔地”,即老態龍鐘的意思。“那些老媽子們,老天拔地……”(《紅樓夢》語)。“寡婦失業”,即寡婦困難的意思。“老太太、太太還説寡婦失業的……”(《紅樓夢》語)。“鴉沒雀靜”,即鴉雀無聲的意思。“我因為到老祖宗那裏,鴉沒雀靜的……”(《紅樓夢》語)。“現世寶”,即不成器的人。“咱們金玉一般的人,白叫這兩個現世寶玷污了。”(《紅樓夢》語)。“以老賣老”,即用老來壓人的意思。“聽鶯兒如此説,便以老賣老,拿起拄杖來向春燕身上擊上幾下……”(《紅樓夢》語)。
&&名詞:“梯己”,即小份子錢。“聽見奶奶有了這梯己,他還不放心的花呢。”(《紅樓夢》語)。“盤纏”,即路費、旅費。“一應土儀盤纏,不消煩説……”(《紅樓夢》語)。“攪過”,即好吃的東西。“我家裏也有些攪過。”(《紅樓夢》語)。“孫男弟女”,即兒孫們的意思。“老太太因怕孫男弟女多……”(《紅樓夢》語)。“孤拐”,即顴骨。“高高孤拐,大大眼睛……”(《紅樓夢》語)。“頂缸”,即頂替。“你竟是個平白無辜之人,拿你來頂缸。”(《紅樓夢》語)。
遼河流域的居民,大多數是坐地戶,還有少數是從河北、山東等地闖關東來的。人們説的話都是北方語系,經過多年演變已接近普通話,但也有許多方言流傳在基層群眾中。因此,儘管曹雪芹不出生在遼河流域,又沒在遼河流域生活過,但是,曹雪芹的祖先畢竟在鐵嶺地區居住二百多年,方言必然在曹氏家族中世代相傳。這樣,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寫進方言,是合情合理的。
鐵嶺發現《紅樓夢》人物原型
除《紅樓夢》中的遼河文言外,鐵嶺市紅學研究者還在當地發現了《紅樓夢》中的人物原型。《紅樓夢》第五十三回“寧國府除夕祭宗祠,榮國府元宵開夜宴”中提的烏進孝兄弟二人,其原型便是鐵嶺市汪荒地村始祖汪進忠、汪進孝兄弟。
汪荒地村是汪姓家族世代聚居之地,族中有《汪氏同宗錄》傳世。這本《汪氏同宗錄》是汪姓族人汪會卿於民國六年(1917年)據周圍十幾個村屯族人家譜匯集成篇的。
譜載,始祖汪進忠、汪進孝兄弟二人於清康熙初年由山東歷城移居鐵嶺汪荒地村,世代為“莊頭”。每年秋收之後,開始出售莊中所産糧谷及牛、馬等牲畜,籌備銀兩,採購土特産品,進入冬至後宰殺禽畜,憑藉關東大地嚴寒自然冷凍後裝車,帶領莊丁押解車隊啟程進京,獻納一年的收穫。
 |
鐵嶺文化工作者在鐵嶺農民高海東(左)
|
 |
鐵嶺紅學專家金鑫(左)、李奉佐交流
|
《汪氏同宗錄》所載使我們不禁想起《紅樓夢》第五十三回黑山村莊頭烏進孝進寧國府獻納銀兩及土特産品的情景。曹雪芹通過烏進孝和賈蓉的話交待出黑山村至北京里程及方位。烏進孝説:“今年雪大,外頭都是四五尺深的雪,前日忽然一暖一化,路上竟難走的很,耽擱了幾日,雖走了一個月零兩日”。
書中提到的“外頭”是指山海關外遼東地方,“黑山村”隱喻鐵嶺西北汪荒地村。因鐵嶺距京里程概數自古就有“裏七外八一千五”之説,即山海關裏700里,山海關外800里。以烏進孝從黑山村進京日期計算,載重馬車若每天走60里,25日可到北京。但由於“今年雪大”,加上入關以後“忽然一暖一化,路上竟難走的很”,故耽擱幾日,比鐵嶺至北京正常行程多用了六、七日。
康熙年間關外大雪也是實情。據康熙五年郝浴所撰的《銀州雪賦》和《雪後又賦》記載:“今上丙午(1666年)元朔之亞(農曆正月初二),浴在銀已人春一晝二夜矣,……時銀州雪深三尺,乙未大霽……”銀州即鐵嶺縣城。
郝浴所記鐵嶺大雪是在康熙年間大年初二,烏進孝雪路進京時也是“當下已是臘月,離年已近”,年前年後,僅差幾日。季節時日巧合到如此地步,着實驚人。烏進孝説:“前日忽然一暖一化,路上竟難走的很”,當是關內離京已近的氣候特點。
賈蓉又稱烏進孝“你們山坳海沿子上的人,那裏知道這道理”。這就具體指明了黑山村在今鐵嶺市。因鐵嶺市大部村屯都可稱得是山坳,而汪莊頭領地也就是黑山村在遼河西北沿上,過去遼河大海一樣,故稱海沿子上。
從烏進孝進貢寧國府的稟帖中,也可以看出鐵嶺地區的影子。有人統計,稟帖中除白銀2500兩外,還有吃的、燒的、玩的三大類實物計45品,其中42品為鐵嶺地區農村土特産。稟帖所列的鱘鰉魚、兔、鹿、獐、熊、豬、羊、雞、鴨、鵝、榛、松、桃、杏、糯等物,均在鐵嶺縣誌中見載,唯禦田胭脂米及海參、對蝦、西洋雞幾類不是鐵嶺所産,但在鐵嶺年關市場和進京路上可以買到。
另外,烏進孝兄弟與汪進孝兄弟的關係也能從《紅樓夢》和《汪氏同宗錄》中找到證明。汪進孝兄弟是康熙初年移居鐵嶺的。而在第五十三回中賈珍稱烏進孝“老砍頭的”,“兒子也大了”,説明烏進孝年齡不小,故烏進孝進京送租可能在康熙後期至雍、乾間,與《汪氏同宗錄》汪進孝年紀相符。
以上為《紅樓夢》記述的情況。再看鐵嶺縣誌記載的情況。《鐵嶺縣誌 田畝志》中“鐵嶺皇莊”條載:“皇莊在鐵嶺者二十一……頭等莊頭汪姓,在城西五十里處的後孤家子,米地一萬三千零七十四畝,余租地二千八百二十畝,草甸地六千八百五十八畝。”
米地是以糧谷等實物繳納田賦的土地,以區別於繳納銀錢的田畝。余租地是農戶私自開墾的土地,後經自首申報或被查出按每畝交租銀五分,比銀地每畝加收二分以示懲戒。民國六年(1917年)版《鐵嶺縣誌 鄉村志》載:“汪二台子距城六十里,汪荒地距城五十里”。兩相對照,《汪氏同宗錄》之汪姓莊頭與《鐵嶺縣誌》所載“頭等莊頭”居地相同,都是城西五十里,係指汪進孝及其後裔無疑。
清朝入關前和入關初,八旗官兵靠旗地經濟維持糧餉。分給官員的土地稱“官員莊田”,分給兵士的土地稱“份地”。份地由兵士家人耕種,官員莊田由官員指派莊頭管理。入關之後官員在關外的莊田,仍歸官員所有,由莊頭管理。
曹振彥入關前已由包衣升為四品官員,證明其多次因功升遷獲賞,其在關外分得莊田不會少。而賈家“祖宗九死一生掙下這家業”(焦大語),應該包括關外遼東的莊田。祖上入關之後,關外莊田依然存在。《紅樓夢》書中記述烏莊頭進京送收穫品和銀兩的情節是符合歷史實情的。
將書中所述和《汪氏同宗錄》、《鐵嶺縣誌》對照,進孝之名相同,兄弟二人相同,康熙年代相同,距北京的距離相同,“外頭”與關外方位相同,年關大雪相同,書中所記農副産品與鐵嶺地區康熙年間所産相同,地處山坳海沿子相同。就是説,黑山村莊頭烏進孝並非子虛烏有,確有其人其事,其原型當是汪進孝。
鐵嶺市曹雪芹研究會副會長高東昌説,自曹世選、曹振宇被擄淪為正白旗“包衣”算起,至曹雪芹時甫五代,血淚斑斑的家族恥辱,特別是雍正朝對曹雪芹之父罷官抄家,乾隆朝再度重創,“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曹雪芹自然刻骨銘心,於是他在《紅樓夢》中憤而寫進鐵嶺之地、鐵嶺之人、鐵嶺物産、鐵嶺什具、鐵嶺方言是順理成章的。
|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新華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新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新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