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風情  
草原駿馬與鄂爾多斯蒙古族的不解之緣

    當在電視螢幕上看到萬馬奔騰、駿馬飛奔時,就會聯想到“逐水草而居”的蒙古族。從蒙古族作為遊牧民族出現以後,便與馬結下了不解之緣。馬是蒙古民族遊牧生活和生産中的得力助手,是民族生命力的代表。因此,一個好的馴馬手,是眾所敬仰的英雄,牧民只要有了好馬比什麼都重要。

  鄂爾多斯歷史悠久,自然也是馬的故鄉。如果有機會到綠茸茸的草原上瞧一瞧,一群一群的駿馬,像團團移動的彩雲貼地而奔,棗紅、絳紫、雪青、虎黃、斑玉、海栗各色馬匹,有的昂首蒼空,嘯嘯歡鳴;有養精蓄銳,在湖邊覓食青草;有的狂奔亂跑。人們不僅看到了馬的駿美,更領略到了馬背上的民族吒叱風雲的雄風。蒙古民族生活在這樣沸騰的生活中,怎能不叫人讚美與歌唱!

  馬勇敢、柔順、善解人意。接受人對它的駕馭,從不欺侮弱小的動物;合群,熱愛集體生活。由于蒙古人年年歲歲同馬在一起,才鍛煉出蒙古民族這種粗獷豪放的性格,敦厚質樸的感情,機敏果敢的氣質。

  蒙古人喜愛馬,在他們生活中的每一個領域,都可以看到對馬的無尚崇敬:蒙古包前矗立的兩根旗桿——“瑪尼宏”,旗桿與旗桿之間拴著一根羊毛細繩,繩子上係著藍色、黃色、綠色、白色、紅色五面小旗。藍色小旗象徵純潔無暇的藍天,黃色小旗象徵地肥草茂的土地,綠色小旗象徵鮮花競放的草原,白色小旗象徵財源滾滾的畜群,紅色小旗象徵生活幸福國泰民安。各色小旗上都繪著九匹昂首嘶鳴、揚蹄奔騰的駿馬,駿馬與駿馬之間的空白處,還用蒙、藏兩種文字寫著:“希望之馬奔騰飛躍,願我們的民族繁榮吉祥。”蒙古包門的上方,繪著一匹賓士的寶馬,騰空飛馳,用來表示他們對幸福的向往。此外,他們穿的坎肩叫馬褂,穿的靴子叫馬靴,拉的樂器叫馬頭琴,喝的佳釀叫馬奶灑。放牧、出門遠行,參加“那達幕”,他們都要挑選精良的馬匹乘騎。而且,鞍具、籠頭都有一定的講究,金銀雕花鞍、景泰藍鞍、鯊魚皮鞍價格上等,品質最好。串拴在一起的五色布和攀胸鈴在籠頭上戴著。大批文人學士紛紛編故事、寫讚詞、唱讚歌,為馬歌功頌德。《蒙古族婚禮歌》中有首《讚馬歌》這樣寫道:

  雄獅般的脖頸啊,

  星星般的兩眼,

  猛虎似的嘯聲啊,

  糜鹿般的矯健。

  精狼似的耳朵啊,

  鳳尾般的毛鬃,

  彩虹似的尾巴喲,

  鋼啼踏碎千座山,

  這是新郎騎的駿馬,

  去迎親的駿馬啊,

  汗水洗過的一般,

  四蹄踏開幸福的開端。

  舉行鄂爾多斯婚禮時,“乘馬娶親”中祝頌人有這樣一段吟唱詞:

  前額上面有個太陽,太陽裏面有個太陰,脖頸上係著龍王的章嘎(彩帶),胯骨上打著經師的烙印。大象般的頭顱,魚鱗般的腭紋。蒼狼般的雙耳,明星般的眼睛。彩虹般的長尾,絲絨般的頂鬃。每個關節上長滿茸毛,每根茸毛上流彩溢金。這匹天造地設的神駒寶馬喲,把那美味珍饈抹上你的腦門。佇立在稠人廣眾間的新郎喲,祝福你幸福太平。金絲編織的馬韁,響鈴綴飾的嚼環。象牙雕刻的鞍橋,紫檀精制的馬鞍。絲絨裁剪的馬褥,蟒皮縫連的鞍墊。金鹿皮擰的絆扣,香牛皮做的大鞫。錦制的兩條肚帶,銅鑄的一對鐙盤。各種奇珍異寶裝飾的棗騮神騭喲,把這聖潔的奶酒向你輕彈。立于神臺前面的新郎喲,祝福你貴體康健!

  每年農歷三月二十一日祭奠成吉思汗時,均是以鮮馬奶的祭灑而拉開序幕的。祭奠時,還有一匹白色的駿馬格外受到蒙古人的尊崇。據説,它是受過成吉思汗禪封的神馬,並是玉皇大帝天馬神駿薩爾勒的化身,牧民常把它作為偶像供奉著。據資料介紹,挑選白馬時的標準是眼睛烏亮,蹄子漆黑,全身毛色純白,不能有一綹雜毛,還要帶一點粉白、閃光,各個器官不能有傷痕瘡疤。軒轅皇帝坐彤車,戰勝蚩尤,乘駕的就是“白馬”。此外,在牧民的住地,還挂著任其飄揚的祿馬風旗,上面刻印著馬的形象。蒙古人把它視為是興旺發達的象徵。何謂祿馬風旗:“就是成吉思伊金(君主成吉思汗)和全體蒙古人崇奉的白色神馬與銀合八駿馬的馬樁。”

  此外,杭錦旗伊克烏素有用馬命名的白龍馬泉、紅棗騮馬泉。

  每逢草肥馬壯時,牧民都要舉辦馬奶節、打馬鬃節、賽馬節。

  馬是蒙古族的第二生命。一匹馬每年能提供2-3千公斤的馬乳。馬乳是良好的營養品,含糖量比牛奶還要高。馬奶酒或酸馬奶,對肺結核、氣管炎、貧血、消化不良等疾病,療效甚好。特別是馬肉瘦、脂肪少、熱量大,能夠抵禦寒冷和防治心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