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風情  

    鄂爾多斯蒙古族的服飾實用、美觀,從頭到腳都有一定講究。

    在鄂爾多斯地區,未出嫁的女子都留有一條獨辮,垂于身後。只有在出嫁的前一天,在隆重的婚禮上,才特邀德高望重的兩位長者為“分發父母”,舉行莊嚴的分發儀式,儀式上將姑娘時一條發辮散開,順著兩鬃梳成兩根辮子,然後在辮子上係戴由新郎送來的華麗貴重的首飾。

  鄂爾多斯蒙古族稱首飾為“陶勒甘久甘”,漢意為頭帶,頭帶用松石、瑪瑙、珊瑚以及寶石、金、銀等貴重材料組合而成的。己婚婦女戴上這樣貴重的飾物,顯得高雅、艷麗。當然,要準備一付好的頭帶,價格是相當昂貴的,所以。從頭帶上完全可以看出一個家庭的貧富,一般家庭的女子或小夥子成親,只是配備重約三、四斤,價值約三、四百個銀元的頭帶,而富家女子出嫁或小夥子娶親都要配備重約十余斤,價值可達上萬個銀元的頭帶。這樣貴重的頭帶,往往要以幾群好馬或數百峰好駱駝才能換取。但頭帶無論昂貴的還是廉價的,都是鄂爾多斯蒙古族已婚婦女必備而且不可隨意離身的飾物,只有到夜晚入睡時方可將頭帶解下。平常若是隨意取下不戴,會被認為是對父母、長輩和鄰里客人的不尊敬。因此,頭帶在鄂爾多斯蒙古族已婚婦女的生活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

  鄂爾多斯蒙古族婦女的頭飾主要以“連垂”和“發套”兩大部分組成。連垂,蒙古語稱“西布格”,是用布和棉絮制成的兩個扁圓形物和其下伸出的兩截約五寸長的木棒,係戴在已婚婦女臉龐兩側梳留的發辮上。傳説這是成吉思汗時期的遺留物。當初,蒙古各部落之間經常爭戰不息,戰勝者在被俘虜的婦女們的頭髮上係很長的木棒,以防止她們逃遁,久而久之,頭髮上係木棒便成已婚婦女的禮俗、所不同的是長木棒逐漸變成小巧玲瓏約五寸長的小木棒。後來,婦女們又在小木棒上制作了精致的圓錐形外套,上面還繡有各種美麗的花紋圖案,綴上金、銀制作的工藝品,使其成為精美而絕妙的頭飾。在小木棒上部的扁圓形物的外面,又加做了蒙古語稱“敖日雅德格”的布墊,其上綴滿珊瑚、金銀制品。

  鄂爾多斯蒙古族男女老少都喜歡穿長袍,俗稱蒙古袍。由于氣候、自然條件和野外放牧生活的需要,鄂爾多斯地區的蒙古袍與內蒙古自治區其他地區蒙古族的長袍在式樣上不同。鄂爾多斯蒙古族的蒙古袍較長,兩側開叉,大襟右邊係扣,男式長袍較肥大,穿時係腰帶,前胸腰帶上部可裝東西。長袍袖子長,領子高、冬天騎馬持韁時可以起到防寒的作用,夏天則可避蚊蠅咬蟄。女式蒙古袍則做得比較緊身,以顯示女子身材的苗條與健美。男子喜歡穿藍色或棕色袍,女子喜歡穿紅、粉、綠、天藍色綢質袍。夏季穿的單、夾蒙古袍顏色較淡,有淺藍、乳白、粉紅、淡綠色等。鄂爾多蒙古族認為,象乳汁一樣的顏色是最為聖潔的,因此,在隆重場合很多人都穿這種顏色的長袍,以示純潔、高雅和美好。又説黃色是至高無上的皇權的象徵,所以過去除活佛和受到皇帝恩賜的王公貴族穿黃色長袍外,其他人都不能穿。

  便服一般比漢服寬大,袖子也較長。便服沒有貧富之分,但衣服的質料卻因貧富而不同;富者多用綢、緞、絹、帛,貧者春夏多用棉布,冬季多用老羊皮袍。蒙古袍不但白天供穿著用,夜間還可當被子蓋。拿腰間的帶子一束,可長可短,騎乘、行走、帶東西都很方便。鄂爾多斯蒙古族穿蒙古袍,不論男女,一般都備有腰帶,而且扎腰帶有一定的講究和規矩。未婚女子扎腰帶,要在身後留出穗頭,一旦出嫁,便成“布斯貴”。“布斯貴”為蒙古語,漢意是沒有腰帶,代替腰帶的則是緊身短坎肩,以此來分辨未婚與已婚,穿上坎肩就説明這個婦女可以生育了。男子均扎腰帶。扎時將袍子向上提,為的是騎馬方便,也顯得矯健瀟灑。腰帶上還要係上鼻煙壺、蒙古刀、手巾等,顏色各種各樣,多用布、綢、緞等料。

  坎肩是鄂爾多斯蒙古族成年男子和已婚女子喜歡穿用的服裝。姑娘出嫁,以穿坎肩為做婦人的標誌;鄂爾多斯坎肩分長短兩種,多為色彩艷麗的綢緞質料,上面鑲嵌著富有民族特色的花邊,式樣十分美觀;這不能不説是鄂爾多斯蒙古族在服裝設計上的傑作。據説,早些時候,鄂爾多斯婦女出嫁時要在長袍外邊還要穿上一種前後四開襟的長坎肩,蒙古族稱之為“烏吉”。“烏吉”當時是已婚婦女的禮服,現在這種坎肩已不多穿,但也能時常見到。長坎肩莊重富貴,小坎肩則小巧精美,草原上的婦女至今喜歡穿用。穿坎肩也有説法,已婚婦女若不穿坎肩,會被認為是對客人和長輩不尊,對自己放縱。男子坎肩較肥大,一般不鑲嵌花邊,以黑色、棕色為多,穿起來莊重、大方、瀟灑。

  鄂爾多斯婦女都喜歡罩頭巾。頭巾顏色多種多樣,以年齡段不同各取所好。頭巾大約丈余長,質料有布、麻、綢、絹等。姑娘們很喜歡將頭巾在頭上纏一圈,然後在右側挽一個小結,把頭巾的穗頭垂下來。頭巾不封頂。已婚婦女用頭巾包住頭頂後,纏一圈;不留頭巾穗頭。傳説,這種習慣始于成吉思汗時期,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落之後,下令每個人都要罩頭巾,以表示頭顱上飄有旌旗之角,希冀強大的精神常在,這在《馬可.波羅紀行》一書中也有記載。男子一般戴禮帽,也有扎頭巾的。冬天,牧民們一般戴鷹式皮帽,其形若蒼鷹,用羔羊皮做成,裏邊加一層布。據歷史記載,這種帽子是皇后為方便元世祖打獵而特制的,後來傳到草原上,成為牧民喜歡的一種帽子。

  鄂爾多斯男女都喜愛穿靴子。靴子分布料和牛皮兩種。用布料做成的靴子。蒙古語稱為“馬海”,漢意為馬上穿用的靴子。牛皮做成的蒙古語中稱為“古圖勒”。布、皮靴子各有所長,布靴子輕便,皮靴子可防水、防寒。一般每個人都備有兩種靴子。靴身寬大,上面還刺繡有各種精美的圖案,靴子內可套棉襪、氈襪;穿靴子除了與蒙古袍協調外,騎馬踩踏馬蹬也便當,能護踝骨,夏季在草地上行走能防蛇咬、防露水,冬天有踏雪、防寒等好處。所以,牧民們一年四季都離不開靴子。鄂爾多斯蒙古族有一整套的獨特的民族服裝,它以實用、質樸、精美、莊重的風格屹立于五彩統紛的世界民族服裝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