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體育精彩紛呈
內蒙古自治區是以蒙古族為主體,包括達斡爾、鄂倫春、鄂溫克、朝鮮、滿、回等少數民族的民族地區。蒙古族自古以來就能騎善射,早在13世紀就以精於騎射而聞名於世。蒙古族的那達慕是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的體育活動形式。元朝曾規定射箭、騎馬、摔跤為蒙古族男子的必備技能,稱為“男兒三藝”。其他少數民族也有各具特色的體育活動。
內蒙古自治區成立後,黨和政府十分重視發展內蒙古地區的民族體育運動,把發展少數民族體育運動作為貫徹民族政策,增強民族團結的一項重要任務。1948年,內蒙古自治政府舉辦了傳統的那達慕大會。1949年後,內蒙古體育運動委員會在牧區多次舉辦民族體育訓練班,研究改進了摔跤、賽馬、射箭的服裝器材,提高技術水平。隨着民族體育的蓬勃發展,一些民族體育項目逐步成為內蒙古的優勢體育項目,在國內外比賽中獲得了優異成績。
摔跤是蒙古族群眾喜愛的體育活動。自治區一直把摔跤列為重點項目,使摔跤運動長盛不衰。1953年,內蒙古首次派摔跤選手參加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大會,在5個級別的比賽中就奪得兩項冠軍。從1953年至1987年,內蒙古摔跤隊在歷年全國比賽中,共獲得金牌183枚,銀牌120枚,70名運動員榮獲運動健將稱號。摔跤是內蒙古獲得冠軍最多的體育項目,至今仍在國內保持明顯優勢。1979年以後,內蒙古摔跤選手多次代表中國參加國際比賽並獲得較好的成績。在第23屆奧運會上,呼日查獲48公斤級第4名,官布尼瑪獲57公斤級第7名;在第11屆亞運會上呼日嘎奪得130公斤級冠軍,寶玉奪得100公斤級冠軍。他們的成績改變了中國摔跤運動員在國際比賽中榜上無名的狀況,為中國爭得了榮譽。
馬術在內蒙古有着雄厚的群眾基礎。內蒙古在1952年就建立了馬術隊。1953年,內蒙古馬術隊首次參加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大會 ,並以精湛的技藝博得了觀眾的稱讚。在1959年第一屆全國運動會上,內蒙古馬術隊奪得了男子賽馬、女子賽馬、男子障礙賽馬和馬球4項團體冠軍,共取得12枚金牌,是當時內蒙古各運動隊中獲得金牌最多的隊。在以後的比賽中,始終保持了較強的實力。1985年舉行的全國馬術錦標賽上,內蒙古隊奪得了8個項目中的7枚金牌;在1986年全國馬術錦標賽上,又取得8個項目中的5枚金牌。內蒙古馬術隊還改革和創造了140多個表演和比賽動作,如超越障礙、乘馬射箭、乘馬斬劈、馬上技巧、大小馬球、馬上多人表演,經常為國內外來賓表演,受到好評。
射箭是蒙古族的傳統體育項目。內蒙古射箭隊曾叱吒箭壇,在國內外比賽中獲得優異成績。50年代,布和敖其爾、敖木拉西、李成等,曾連年奪取全國冠軍。60年代,以烏日哲為代表的射箭女隊曾在5年中連破8項全國紀錄,4次出國比賽取得好成績;以趙連璧為代表的射箭男隊,也多次打破全國紀錄,並在出國比賽中多次奪得冠亞軍。在1975年舉行的第3屆全國運動會上,內蒙古射箭隊仍保持了較強實力,男隊取得了全國冠軍,並打破了團體總分全國紀錄,蒙古族運動員陳普光奪得個人全能冠軍;女隊也獲得全國冠軍,蒙古族運動員扎拉嘎獲得個人全能亞軍。
曲棍球是達斡爾族人民所喜愛的一種傳統體育活動。1957年,呼倫貝爾盟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曲棍球隊曾到呼和浩特市進行表演,受到各族觀眾和體育界的矚目。1978年,內蒙古正式建立男子曲棍球隊,在當年全國第一次曲棍球比賽中就獲得冠軍,成為國內勁旅。內蒙古女子曲棍球隊於1984年組成,到1987年已獲得3次全國冠軍,成為國內強隊。在1987年舉行的第6屆全國運動會和1993年舉行的第7屆全國運動會上,內蒙古男女曲棍球隊都獲得冠軍,為自治區爭得了榮譽。鄂溫克族的傳統體育項目有套馬、賽馬、狩獵、摔跤等。每到夏季,在舉行傳統慶豐收的來闊勒節和宗教節日敖包會上,都要進行精彩的體育比賽。鄂倫春族是生活在大興安嶺原始森林中以狩獵為主要生産活動的民族,其傳統體育項目主要是射擊,每年農曆正月初三舉行射擊比賽。各民族的體育活動精彩紛呈,比賽極具觀賞性。
在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內蒙古運動員多次創造優異成績。1995年11月,內蒙古選手在昆明舉行的第5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共奪得10項冠軍,金牌總數與雲南省並列第一。內蒙古民族體育運動在不斷發展中,不僅促進了內蒙古群眾體育運動的開展,也推動着自治區現代體育運動的發展,並為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慶格勒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