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K1275次列車準點停靠合肥站,這座連接南北的交通樞紐裏,上下車的旅客在站&形成涌動的人潮。溫州四組列車員王盼剛結束值乘工作,正準備下班,目光卻被人群中一個略顯踉蹌的身影吸引,一名手持盲杖的旅客正反復用杖尖觸碰地面,在陌生的站&裏艱難辨認方向。
“您好,是找不到車廂了嗎?”王盼立刻快步上前,刻意放緩語速。旅客聞聲轉頭,語氣裏滿是焦急,我要找18號車廂,列車太長,實在辨別不清楚車廂。王盼握住旅客的盲杖末端,將穩定的力量傳遞過去:“我來幫您,您跟着我,注意好腳下,有什麼情況我都會提醒您的。”這一握,讓本已下班的他,瞬間切換回“服務模式”。
從站&到車廂門口,王盼不時輕聲提醒:“前面有個地磚不平整,咱們慢一點”“這裡人多,我們往旁邊走走”,每一步都配合着旅客的節奏。
進入車廂後,王盼扶着旅客入座,幫他放下隨身物品,還特意叮囑鄰座旅客:“麻煩您多照看一下,要是他有需要,勞煩幫忙在旁呼叫一下列車員。”直到旅客穩穩落座,連聲道謝,王盼才笑着告別。

這一幕看似偶然的善舉,實則是鐵路服務最生動的注腳。正如K1275次列車日復一日穿梭於包頭與溫州的千里鐵道線,無數鐵路人用行動詮釋着“人民鐵路為人民”的誓言。(王鵬)
【糾錯】 【責任編輯:徐紅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