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沃野豐收忙——內蒙古玉米主産區通遼秋收見聞- 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20 16:02:24
來源:新華網

千里沃野豐收忙——內蒙古玉米主産區通遼秋收見聞

字體:

  眼下,內蒙古通遼市近2000萬畝玉米秋收工作已經過半,千里沃野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

  “今年種植的6000畝玉米已經收割了2000畝,剩下的預計在15天內全部收穫。”在通遼市科爾沁區豐田鎮哈拉滿罕村,博豐農機農牧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林榮説,“今年年景好,關鍵有技術保障,玉米平均畝産達到2000斤,比去年增産100斤。”

  林榮介紹,他今年流轉和託管的6000畝地全部採用玉米密植技術,每畝保苗達到了6000株,嚴格按照導航播種、滴水齊苗、水肥一體化的技術標準栽培。

 
10月14日,在通遼市科爾沁區豐田鎮哈拉滿罕村,農機手駕駛收割機收割玉米(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連振 攝

  説起靠技術增産,科爾沁區錢家店鎮前西艾力村匯民盛豐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馬忠臣有一肚子話要講。“我們種植基地先後進行了品種試驗、密度試驗、水肥試驗等,總結出一套適合當地的玉米密植栽培技術模式。”馬忠臣説,“除了全部應用中國農科院的11項關鍵技術,我們還應用無人駕駛、精準導航、無人機巡田等一系列技術和設備,實現耕種防收全程智能化和數字化。”

  通遼市科爾沁區農牧局局長陳宏明介紹,2025年該基地作為科爾沁區玉米單産提升東部鄉鎮中心,以推廣應用玉米密植高産精準調控等綠色高産技術為手段,實現了每畝增産200斤以上,帶動科爾沁區玉米增産1億斤以上。

  吉爾嘎朗鎮茂林塔拉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寶山説,依託高標準農田改造工程,今年流轉和託管的1萬多畝地全部從沙坨子變身高産良田,也用上了密植高産、水肥一體化技術,玉米畝産達到2200斤左右。

  吉爾嘎朗鎮黨委書記王冠楠介紹,近三年來,鎮裏持續推進農業技術落地,積極推廣淺埋滴灌與水肥一體化技術,將技術覆蓋面積從最初的2000畝提升至今年的7萬畝,效果立竿見影。

 
 10月18日,在通遼市科爾沁左翼後旗吉爾嘎朗鎮,農機手駕駛收割機將玉米裝車(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連振 攝

  據了解,2025年,通遼市新建高標準農田300萬畝,同時大力推廣玉米密植技術,配套密植高産精準調控11項關鍵技術及8項精準措施,並拓展至沙地玉米、青貯和鮮食玉米、玉米制種等領域。從2021年到2025年,通遼玉米單産提升帶動糧食增産21.8億斤。(記者 連振)

【糾錯】 【責任編輯:徐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