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呼和浩特10月17日電(石毅)曾經,一提起內蒙古準格爾旗,大家腦海裏蹦出來的詞兒就是“煤海”。沒錯,這裡靠煤炭出了大名,地下埋着582億噸探明儲量,遠景儲量更是突破1000億噸,妥妥的“烏金之城”。
但是,準格爾旗可不止是煤多。這塊依偎在黃河“幾字彎”懷抱裏的土地,還有一座比煤更值錢的寶藏——文化!
近年來,當地依託歷史文化資源稟賦,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深入挖掘、傳承、弘揚北疆文化內涵特徵與時代價值中的“準格爾基因”,將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豐富厚重的紅色文化、特色鮮明的地域文化、蓬勃發展的創新文化熔於一爐,打造出了北疆文化建設的“準格爾樣本”。
悉心守護 傳承文化脈絡
準格爾旗地處鄂爾多斯高原東南部,位於黃河“幾字彎”腹地,東南接山西忻州,西南連陜西榆林,自古以來便是農耕文明與游牧文明交流交匯交融之地,沉澱了厚厚的歷史文化、豐富的人文資源,留下了準格爾召、十二連城遺址、寨子圪旦遺址、王爺府、美稷城、宋代烽燧線、豐州故城、廟塔石窟寺等星羅棋佈的文化遺存。
在納日松鎮一片溝壑縱橫的丘陵間,矗立着大大小小的夯土土丘。鄂爾多斯青銅器博物館原館長、二級文博研究館員王志浩介紹,這些土丘是北宋時期豐州城周圍的25座烽燧。當年,豐州城位於宋、遼、西夏交界處,是中原與草原的交融之地。
位於準格爾旗西南邊界納日松鎮境內的豐州故城遺址。新華網發 (準格爾旗委宣傳部供圖)
“我希望豐州故城能夠得到更好的保護,讓歷史的記憶代代相傳。”納日松鎮文保員楊佔權每天都要沿着彎彎曲曲的土路,巡查豐州故城。從小在這裡長大的楊佔權,對古城感情深厚。2008年,他開始自發保護納日松的宋長城遺跡,2015年被正式聘為文保員。
像楊佔權這樣執着於文物保護的文保員,遍佈準格爾的田野鄉間。準格爾旗將文物保護視為傳承歷史文脈、守護文化根基的重要職責,建立“黨政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文物保護體系。
沿着彎彎繞繞的盤山公路,在準格爾旗東南部的黃河大峽谷段前行,能看到在懸崖峭壁上有一座融自然景觀和佛教文化為一體的石砌建築群,這就是內蒙古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廟塔石窟寺。
準格爾旗委宣傳部副部長陳昊翔介紹,該石窟寺為清代所建,是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百大新發現之一。準格爾旗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修舊如舊,及時對廟塔了進行保護修繕。
陳昊翔説:“除了文保員每天巡查,我們還加裝了太陽能檢測器,24小時監控,人防加技防,安全系數更高。”
文明要傳承,需要把根脈守護好。準格爾旗成立文物保護利用中心,印發《準格爾旗文物協作機制》,編制《戰國秦長城(準格爾旗段)保護規劃》,修繕準格爾召、準格爾旗王府、包子塔古村落,實施文物智慧安防工程等,近些年,一大批文物古跡陸續“復活”。目前,準格爾旗已登記、認定的文物遺跡有220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12處。
近年來,準格爾旗文物保護觀念越來越深入人心,文物所承載的文化內涵以更加親和的方式融入社會發展進程,融入老百姓日常生活。今年暑假,準格爾旗博物館迎來參觀熱。準格爾旗博物館集歷史、文物收藏、展示、研究於一體,館藏文物1323件(套),其中珍貴文物89件(套),可謂“古城遺址不斷代,文化遺存無缺失”。
精品迭出 推動文化繁榮
準格爾旗圖書館(無人機照片)。新華網發(賈志傑 攝)
近年來,準格爾旗文藝創作百花齊放,佳作迭出,數量多、質量高,影響力、傳播力均邁上新&階。
6月18日,在第31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由準格爾旗委宣傳部出品的準格爾文叢《黃河頌》,受到讀者好評,在行業裏引起熱議。這套書分上下兩卷,上卷用長卷形式,濃墨重彩地展現黃河準格爾大峽谷的山水生態景觀,記錄黃河由黃變綠的歷史變遷,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一個生動縮影。下卷用經折裝形式,展現清代《黃河全圖》文獻和審美價值,強烈地彰顯了北疆文化的內涵和氣質。
《黃河頌》的出版,是準格爾旗用本地景觀、元素、地標豐富北疆文化內涵、助力美麗中國建設的一次有益探索,也是準格爾旗落實北疆文化建設提升行動、講好中國故事的一個縮影。
2024年,準格爾旗印發《準格爾旗文學藝術創作扶持激勵辦法》,旨在引導文藝工作者立足準格爾旗地域特色、人文精神,努力創作出更多有筋骨、有情懷、有溫度,唱得響、傳得開、留得下的文藝精品。
今年5月,內蒙古自治區第十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獲獎名單公布,準格爾旗選送的舞蹈作品《過河》、紀錄片《我們的家園》入選。
在準格爾旗旗烏蘭牧騎榮譽陳列室擺放的獎狀、獎盃。(拍攝與2025年6月27日)新華網石毅 攝
走進準格爾旗文化藝術中心排練大廳,舞步聲、樂器聲、高亢嘹亮的漫瀚調歌聲交織在一起,烏蘭牧騎隊員們正在排練下基層惠民演出節目。
“漫瀚調是流傳於準格爾的傳統音樂,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也稱‘蒙漢調’,是音樂文化融合的結晶。”準格爾旗烏蘭牧騎副隊長蘭偉介紹,近年來,準格爾旗烏蘭牧騎圍繞漫瀚調創作了音樂劇、舞&劇、現代戲等一批膾炙人口、緊扣時代主題的優秀作品,如《漫瀚情緣》《漫瀚情歌》《漫瀚情深》《海紅酸海紅甜》《山那邊》《同心記》等,獲得全國、全區多項大獎。漫瀚調音樂劇《牽魂線》在全國巡演50多場,入圍全國優秀音樂劇展演,獲得內蒙古自治區“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入選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
精品力作的持續涌現,是準格爾旗不斷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藝創作激勵機制,持續構建文藝創作最優生態的生動體現。
4月15日,準格爾旗漫瀚文藝表演有限公司掛牌成立後的首場演出,在力量煤業礦區拉開帷幕。作為內蒙古首批國有文藝院團改革試點單位,準格爾旗烏蘭牧騎在深化國有院團改革中探索破題,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緊扣北疆文化品牌建設戰略,在自治區率先組建演藝公司。
“改革不是簡單的身份疊加,而是要培育演出的自我造血能力。”蘭偉&&,作為落實北疆文化建設提升行動的具體實踐,準格爾旗烏蘭牧騎在改革進程中始終堅守公益服務的根本屬性,把滿足基層群眾的文化需求作為立身之本,在此基礎上探索市場化路徑,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
準格爾旗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韓燕説,準格爾旗立足文化資源優勢,以系統性思維、創新性舉措推動文化事業向縱深發展,進一步彰顯北疆文化中的準格爾特色,挖掘、培育更多具有濃郁準格爾特色的文化符號,將北疆文化品牌擦得更亮,打得更響。
以文化人 凝聚精神力量
2025年5月28日,準格旗藍天街道白雲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粽葉飄香迎端午 傳承文明展新顏”我們的節日·端午節主題活動。新華網發(準格爾旗委宣傳部供圖)
夏夜,準格爾旗薛家灣鎮兒童公園燈火通明。舞&上,當漫瀚調悠揚的旋律響起,台下觀眾屏息凝神——他們早已習慣在微風習習的夜晚,享受家門口的文化盛宴。
近年來,準格爾旗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市民家門口高質量的文藝演出、文化展覽、非遺展示等文化活動不斷。
在大路鎮苗家灘社區鄉村美術館,一幅幅精美的畫作、書法、剪紙作品讓人眼花繚亂;在十二連城鄉五家堯村文化活動室,鄉村烏蘭牧騎隊員們用一曲曲悠揚婉轉的漫瀚調生動詮釋“民族團結一家親”的真摯內涵……從鄉村到城區,從戶外公園到寬敞明亮的社區活動中心,準格爾大地上的文化惠民舉措持續“上新”,老百姓收穫了更多的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
在準格爾旗十二連城鄉五家堯村文化活動室,“鄉村烏蘭牧騎”隊員們彈揚琴、拉四胡、唱漫瀚調。(拍攝與2025年6月27日)新華網石毅 攝
2024年2月24日至5月24日,“盛世修典——‘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準格爾旗特展”舉辦,這是一場喚醒文化血脈的自覺行動——特展讓深藏在民族記憶中的審美基因在市民心中澎湃涌動,將“遠在天邊”的千年丹青化作“觸手可及”的精神家園。
“中國歷代繪畫大系”由浙江大學、浙江省文物局編纂,收錄了海內外263家文博機構的紙、絹(含帛、綾)、麻等材質的中國古代繪畫藏品12000余件(套),涵蓋了絕大部分傳世的“國寶”級繪畫珍品。在準格爾旗3個月的展出時間裏,總觀展人數73297人,平均每天都有800多人看展,節假日期間人更多。
2024年2月24日至5月24日期間,“盛世修典——‘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準格爾旗特展”吸引了眾多市民游客前來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新華網發(準格爾旗委宣傳部供圖)
2024年4月22日,在“世界讀書日”前夕,“中華經典誦讀大會”第二季全國啟動儀式在準格爾啟幕,點燃了準格爾旗全民誦讀經典的激情,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這片土地上煥發出蓬勃生機,成為連接歷史和現代、凝聚民族精神的文化紐帶,在全國範圍內有力推動了經典誦讀活動的深入開展和文化自信的落地生根。
文化根脈深植於民間,它的生命力來自於群眾的創造和參與。準格爾旗在提升高品質文化供給的同時,更加注重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的精神需求,通過政策扶持、&&搭建、資源整合,有效地激發了民間的文化活力。
2024年4月22日,大型文化展演活動“中華經典誦讀大會”(第二季)在準格爾旗正式啟動。新華網發(準格爾旗委宣傳部供圖)
多年來,準格爾旗把保護傳承漫瀚調和豐富基層群眾文體活動有機結合,統籌加強公共文化設施的軟硬體建設,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實現村村都有文化室、社社都有指導員;挖掘、整理、保護和傳承漫瀚調的曲目、歌詞、表演方式等,推進漫瀚調的傳承保護。
韓燕&&,文化是縣域經濟發展的深厚土壤,能夠為産業發展提供豐富內涵與持久動力。準格旗將大力營造積極向上、富有地方特色的傳統文化環境,打造北疆文化建設新樣板,為縣域經濟發展凝聚獨特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