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前夕,興安盟烏蘭浩特市順源農牧機械製造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內,機器運轉聲不絕於耳,工人們在流水線前專注地調試設備、組裝農機。“從前辦手續層層審核,如今有了‘綠色通道’,簽一份信用承諾書,缺件也能容缺辦理,辦事效率大大提高。”公司項目專員王瑞説,作為興安盟“立信興商 守信安商”守信聯合激勵主體,除了審批更加方便快捷外,在“信用+N”守信踐諾激勵體系的幫助下,我們公司還享受到了更便捷的融資服務,為企業發展解決了資金難題。“信用越好,貸款越容易,守信聯合激勵主體的身份不僅幫助我們樹立起了良好的社會形象,更增強了品牌影響力、競爭力。”王瑞説。
在興安盟,像順源農牧這樣因誠信受益的市場主體,正從“個案”變成“群像”。近年來,興安盟聚焦營商環境中存在的守信激勵場景少、聯合獎懲成效不明顯等問題,以“優化營商環境、強化信用賦能”為核心理念,系統創新推行“立信興商 守信安商”系列主題信用應用場景創建工作,構建起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信用+N”守信踐諾激勵體系。
“過去總覺得信用是‘軟指標’,現在才真切感受到了‘誠信也是硬資本’。”興安盟綠野貿易有限公司法人王岩深有感觸。公司因長期堅持誠信經營,不僅在項目立項中一路綠燈,還被納入“十五五”規劃重點企業儲備庫。“這讓我們堅信,守信不僅是責任,更是最划算的投資。”王岩説。
興安盟圍繞企業生産經營全周期需求,梳理形成“信用+審批”“信用+金融”“信用+旅游”等19個特色應用場景,推動信用激勵融入政務服務、行業管理、公共服務各環節,打出了一套“守信有益”的政策“組合拳”:在行政審批中,誠信主體可享受“容缺受理”“優先辦理”;在融資領域,金融機構為守信企業提供更低利率、更快審批的貸款服務;在文旅行業,誠信經營單位在申報政府補貼、參與評優評先中享有優先權。
“我們不只是簡單疊加‘信用’和某個領域,而是以制度集成推動資源整合,形成‘信用有價、守信受益’的社會共識。”興安盟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居劍巍強調。
制度創新是“信用+N”生態持續運轉的堅實支撐。為打破部門間壁壘,興安盟發改委牽頭24個部門聯合製定《興安盟守信聯合激勵備忘錄》,整合稅收管理、金融服務、食品安全等多領域的激勵措施,形成覆蓋多場景的“政策工具箱”,企業一旦入選守信聯合激勵名單,即可跨部門享受“一信多用”的優惠。
針對部分企業因輕微失信影響發展的情況,興安盟推行“兩書同達”機制——在送達行政處罰決定書的同時,同步送達信用修復告知書,明確修復流程、時限和所需材料,截至目前,全盟已送達信用修復告知書861個,幫助478家企業完成信用修復,重新回歸市場競爭正軌。
同時,為確保信用紅利精準滴灌,興安盟建立了“推薦—評定—公示—激勵”的閉環流程,已分三批發布守信聯合激勵主體名單,共53家企業入選,覆蓋製造業、農牧業、文旅業等14個行業領域,全盟“信易貸”&&授信總額已達8.1億元,有效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慢問題。從個別企業的試點享受到多個行業的廣泛參與,如今,興安盟“信用+N”機制正從“點上突破”發展為“面上成景”。(記者 高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