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種子包”為生態修復提供“小草方案“- 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新華網 > 信息發布 > 正文
2025 09/30 22:40:51
來源:新華網

“生態種子包”為生態修復提供“小草方案“

字體:

  補播鄉土草種是防沙治沙的起點,也是規模治沙的根基。如何有效利用鄉土種源,核心在於科技加持。

  近日,“生態種子包”研製與應用技術評價會在蒙草舉行。由北京林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組成的草業專家評審組對蒙草科研團隊在鄉土草種研究與生態修復技術方面取得的成果,尤其是“生態種子包”相關技術予以肯定。

  專家組在聽取項目匯報、審閱技術資料、討論後認為,“生態種子包”技術成熟、效果明顯,具備大規模推廣應用的潛力,為我國防沙治沙、草種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和經驗借鑒。

  創新技術集成,破解生態治理難題

  怎樣保證“治一片、成一片、興一片”,避免“年年補,年年種”?

  要恢復生態系統的自愈力,讓生態系統去掉所有人為干預後仍能健康運轉。關鍵在於科學地選種用種。科研團隊依託精準至每平方公里甚至每平方米的生態大數據導航,系統分析修復地天然植被群落結構,針對不同立地條件與退化程度,因地制宜地優選配置審定認定草種、優良鄉土草種,形成“生態種子包”系列産品,實現從“一刀切”到“一地一策”精準治理的跨越。

  “生態種子包”目前已取得8項相關發明專利,配合根瘤菌、叢枝菌根真菌等微生物菌劑、高分子保水微顆粒,能減少化肥用量30%~50%,顯著提高植物對磷、氮、鉀關鍵養分吸收效率,提高貧瘠土壤種子成活率15%—20%,節水90%。

  多地示範見效,修復成果顯著

  專家組肯定了“生態種子包”的相關技術成果,建議盡快&&相應的配套技術指南,推動“生態種子包”標準化、規範化應用。

  目前,“生態種子包”已形成相關標準3項,完成試驗區建設1000畝,示範面積13.64萬畝,覆蓋呼倫貝爾、錫林郭勒、烏蘭察布、巴彥淖爾等盟市。各示範區修復後,植被恢復趨勢明顯,草群蓋度、産草量、多年生優良牧草佔比都明顯提高。

  在正藍旗半流動沙地治理中,應用“生態種子包”治理3年後,示範區植被高度、蓋度、密度、産量較治理前顯著提高,植被蓋度達到45%—55%,牧草産量均達到75公斤以上,裸沙面積減少90%以上。(常青)

【糾錯】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