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15分鐘生活圈便利居民生活- 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27 09:27:55
來源:內蒙古日報

赤峰市15分鐘生活圈便利居民生活

字體:

  “人一靠近,垃圾投放口就會自動打開,扔完垃圾還能得積分換生活用品。”9月26日,對前不久投用的全市首個智能垃圾分類服務驛站,赤峰市松山區錫伯印象小區居民王晨連稱方便。

  生活的便利度是衡量一座城市管理水平的關鍵性指標。今年以來,作為全國第四批“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城市,赤峰市以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為出發點,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恢復和擴大消費”,以“有解”思維、“求解”態度積極創新社區治理,逐步提升社區服務便利化、標準化、智慧化、品質化水平,加快構建“一刻鐘便民生活圈”。

  “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智能垃圾分類服務驛站,以‘無接觸操作+數據化管理’為核心,為居民帶來綠色生活新體驗。”錫伯印象物業項目經理孫士艷説,居民投入垃圾後,通過手機掃碼即可獲取積分,可以換洗衣粉、可降解垃圾袋等生活物資,進一步增強居民的環保意識。

  下樓轉角就遇見書香,步行百米便可解決早中晚三餐,社區休閒娛樂與各類健康管理串聯起居民生活半徑……在錫伯印象小區,居民足不出“圈”,“近”可享受各類生活便利。“如今小區配有社區食堂、圖書館、健身房、戶外游樂場,小區交付一年半以來,各類服務設施均已投入使用,真正實現15分鐘生活圈的目標,小區居民的生活便利程度大幅提高,幸福感大幅提升。”赤峰坤廈房地産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志新説道。

  在紅山區西屯街道,一場“暢通渠道聽民意,托起幸福夕陽紅”居民養老服務需求調查活動順利開展。針對老年人目前居住狀況、家庭成員情況、養老服務供給和在助醫、助急、助餐等方面需求進行意見徵集。“共入戶走訪調查老年群體家庭641戶,填寫紙質問卷767份,線上問卷208份。 調查結果顯示,在養老服務需求方面呈現出‘三多三少’的局面,即專業服務需求多,養老機構少;上門服務需求多,資源調配少;休閒娛樂需求多,基礎設施少。”西屯街道社會治理辦公室工作人員王寶玉説。

  為有序推進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紅山區構建“區、鎮街、社區”三級聯動機制,堅持“因地制宜、一圈一策”,&&建設工作方案,明確圈層功能、資源配置、要素保障及發展方向,為建設繪就路線圖。通過採取清單化管理、項目化推進的方式,推動便民服務資源精準投放,推動生活服務業提質擴容。

  從“油鹽醬醋茶”到“衣食住行閒”,一刻鐘不只是時間尺度,更是幸福刻度。截至目前,赤峰市43個試點圈覆蓋135個社區,便利店、綜合超市、菜市場(菜店)、生鮮超市等基本保障類商業網點數量達12513個,社區養老服務機構、托育機構(含托育點)、兒童娛樂中心等品質提升類商業網點數量達7922個,服務居民超70萬人次。15分鐘便民生活圈正在為赤峰市高質量發展注入全新活力。(記者 肖璐)

【糾錯】 【責任編輯:徐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