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卓資山鎮六蘇木村開闢強村富民新路徑- 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27 13:08:25
來源:新華網

內蒙古卓資山鎮六蘇木村開闢強村富民新路徑

字體:
  在內蒙古卓資縣六蘇木村,“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已深度融入鄉村治理與産業發展的全過程。“老村長”議事機制化解矛盾糾紛;“老黨員”傳遞黨的聲音,帶頭髮展産業,引領致富;“土專家”“田秀才”扎根田間大棚,傳授種植技術。從議事桌到蔬菜棚,兩條路徑,一個目標,共同開闢出一條強村富民的新路徑。
圖片

  秋日午後,卓資山鎮六蘇木村黨支部的會議室裏格外熱鬧。“老村長”議事會一開始,大家的“話匣子”就打開了。參加議事會的都是熱心公益、群眾基礎好的“老村長”、老支書,議事會不設主席&,不用講話稿,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説着説着,好多事就有眉目了。“無門檻”“零距離”“接地氣”的參與方式,充分調動了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有效激活了基層治理的“最後一公里”。

  卓資縣卓資山鎮六蘇木村黨支部書記陳英儒説:“我是六蘇木村人,我們成立‘老村長’議事組,就是因為‘老村長’們了解情況,説話頂用,能把黨的好政策和鄉親們的煩心事兒給‘對上口’。”六蘇木村下轄8個村民小組,常住人口近千人。近年來,該村堅持以黨建引領為核心,緊抓鄉村治理最小單元,通過“老村長”議事會等機制,在院落巷口傾聽民聲,從日常瑣事中發現並解決群眾的實際難題,有效激發了群眾參與治理的主人翁意識,推動形成了“治理促發展、發展固治理”的良性循環。
圖片
 
 治理效能的提升,為産業發展注入新動能。走進老黨員龐關喜的蔬菜大棚,西紅柿、生菜、油菜等長勢喜人。他和老伴兒穿梭其間,熟練地進行採摘、分揀,準備將新鮮的蔬菜送往周邊商超。龐關喜種植蔬菜大棚已有20多年,豐富的經驗讓他成為村裏公認的“土專家”。
  當地將培育鄉土人才作為推動産業振興的重要抓手,村委會定期邀請縣農牧和科技局的農技人員進村,為大棚種植戶開展現場技術培訓,破解生産管理中的難題。目前,在龐關喜等老黨員的帶動下,全村已有10余戶村民投身綠色蔬菜種植,走上致富之路。這些扎根一線的“土專家”,把議事成果轉化為實用技術和增收門路,帶領群眾把蔬菜大棚經營得生機勃勃。

  六蘇木村通過“老村長”議事等方式凝聚起基層治理的強大合力,實現了從“愁增收”到“忙致富”的轉變。黨建引領下的“菜籃子”經濟,正帶領這個“城中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篤定前行。(左文芳 呂佳偉)

【糾錯】 【責任編輯:徐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