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赤峰市北部的林西縣,近年來依託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緊緊圍繞自治區建設農畜産品生産基地的戰略部署,聚焦肉牛産業持續發力,逐步構建起從育種、養殖到加工、銷售的全産業鏈體系,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效益顯著的産業振興之路。截至2025年6月,全縣肉牛存欄量已達32.68萬頭,畜牧業産值佔農林牧漁業總産值的近半數,成為推動縣域經濟發展和農牧民增收的重要引擎。

産業規模持續擴大,鏈條日趨完善
林西縣積極融入赤峰市“北繁南育”肉牛産業布局,推動産業集聚和標準化發展。目前,全縣已建成標準化肉牛養殖小區28個,其中萬頭規模7處、千頭規模12處,規模化養殖比重超過63%。在品種改良方面,依託中央基礎母牛擴群提質項目,引入社會化服務企業,推廣赤峰肉牛大數據&&,實現冷配全程數字化管理。2024年完成肉牛冷配4.8萬頭,年衝胚能力達4000枚,優質基礎母牛群體不斷壯大。
飼草保障體系也同步優化。全縣草原面積95.6萬畝,青貯玉米種植23萬畝,秸稈轉化和飼料企業年産能力超70萬噸,計劃建設統部鎮飼草料交易市場,年交易量可達80萬噸,能有效保障本地及周邊旗縣飼草供應。
在龍頭帶動方面,北方活畜交易市場作為北方最大活畜交易&&,年交易肉牛超30萬頭;全縣擁有屠宰企業3家、牛肉乾加工企業34家,形成從活畜交易到精深加工的良好産業生態。
政策科技雙輪驅動,品牌建設初見成效
政策扶持方面,林西縣連續&&多項産業獎補政策,對標準化圈舍、良種犢牛、貸款貼息等予以支持。2022年以來累計使用鄉村振興銜接資金1.21億元,實施肉牛産業項目40個。2025年又爭取市級資金用於改良站點建設和設備更新,市農牧局還提供5萬劑優質凍精支持改良工作。
科技賦能成為提質增效的關鍵。全縣推廣智慧養殖系統,通過智能耳標實時監測牛只健康,2025年計劃建設4個智慧肉牛牧場,推動傳統養殖向數據驅動轉型。加工環節引進數字化環控、真空包裝等技術,提升産品安全與附加值。
品牌建設方面,“穆香源”“林西草原牛肉”等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多個産品入選內蒙古農牧業品牌目錄和“赤誠峰味”區域公用品牌體系,通過各類展銷&&拓展京津冀市場,增強産品競爭力。
直面挑戰,推動産業高質量發展
儘管産業基礎紮實,但林西縣也清醒認識到當前面臨的挑戰:牛肉進口增加導致市場價格波動,養殖利潤收窄;産業鏈精深加工環節仍較薄弱,數智化應用有待普及;品牌影響力仍需進一步擴大。
為此,縣農牧局提出以“閉環運營、科技引領、品牌賦能、政策護航”為路徑的發展建議。包括推動種養循環綠色發展模式、建設縣級遺傳改良中心、打造差異化牛肉品牌、強化“企業+合作社+農戶”利益聯結機制等,進一步穩定養殖收益、拓展高端市場。
未來,林西縣將繼續以肉牛産業為核心抓手,推動産業鏈、創新鏈、品牌鏈深度融合,為赤峰市乃至內蒙古農牧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任東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