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遼市科左後旗:“黃牛之鄉”打造肉牛産業高質量發展新樣板- 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27 15:16:45
來源:新華網

通遼市科左後旗:“黃牛之鄉”打造肉牛産業高質量發展新樣板

字體:

  位於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草原腹地的科左後旗,素有“黃牛之鄉”的美譽。這裡不僅是科爾沁牛的核心産區,更是全國肉牛産業高質量發展的示範標杆。2025年,全旗肉牛存欄量達93.99萬頭,出欄27.85萬頭,75%以上的農牧民從肉牛産業鏈中獲益,産業收入佔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0%以上。這一成績的背後,是科左後旗70多年堅持品種改良、創新養殖模式、延伸産業鏈條的持續努力。

  品種優良:七十年匠心育好牛

  科左後旗的肉牛改良史可追溯至1953年。通過引進西門塔爾牛與本地牛雜交,歷經本交改良、人工授精、顆粒冷凍精液輸精、細管冷凍精液輸精技術等階段,培育出以“科爾沁牛”為代表的優良品種。良種率達到98%,其牛肉以鮮嫩多汁、草原清香聞名,被命名為“中國西門塔爾牛——草原類型群”。這一品種不僅適應北方自然條件,更以抗病性強、遺傳穩定成為産業發展的核心優勢。

  模式創新:“小規模、大群體”帶動農牧民增收

  科左後旗創新推行“小規模、大群體”養殖模式,全旗近50%的農牧戶參與肉牛養殖,戶均20頭。通過打造25個示範村、265個示範戶,建設萬頭育肥基地1個、千頭養殖場7個,推動産業從分散養殖向標準化、規模化升級。目前,全旗擁有家庭農牧場1440個、合作社1250個,形成“支部引領+典型帶動”的發展格局,讓肉牛産業成為富民強旗的主導産業。

  鏈條延伸:從養殖到加工,價值留在當地

  為實現“不做原料輸出地”的目標,科左後旗全力補齊屠宰加工短板。旗內現有規模以上屠宰企業1家、在建2家,深加工企業4家,在建深加工項目2家,形成冷鮮肉、熟食加工、副産品精加工的全産業鏈格局。2025年1—8月,全旗屠宰加工肉牛2.57萬頭,預計全年達4.9萬頭,本地轉化率顯著提升。

  政策賦能:金融、防疫、飼草全方位保障

  當地旗委、政府&&一系列産業扶持政策,搭建政企農金融&&。截至8月底,全旗養牛貸款餘額58.87億元,佔貸款總額43%。防疫體系實現旗鎮村三級覆蓋,配種員、防疫員、基層獸醫“三員合一”,重大動物疫病防疫密度達100%。飼草方面,堅持“為養而種”,種植青貯玉米190萬畝,年産青貯560萬噸,為産業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應對挑戰:産業韌性凸顯發展潛力

  面對牛肉進口增加和市場價格波動,科左後旗産業體系展現出較強韌性。通過推廣科學養殖、強化技術服務、推動深度育肥,幫助農牧民抵禦市場風險。目前,全旗未出現大規模拋售棄養現象,農牧民對産業前景充滿信心。

  未來,科左後旗將繼續堅持西門塔爾牛改良方向,夯實母牛繁育基礎,突破育肥與加工短板,推動肉牛産業向綠色化、智能化、品牌化升級,打造全國肉牛産業高質量發展示範旗,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強動力。(任東月)

【糾錯】 【責任編輯:徐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