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牛特旗:“蕎麥之都”慶豐收 鄉村振興譜新篇- 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25 11:49:10
來源:新華網

翁牛特旗:“蕎麥之都”慶豐收 鄉村振興譜新篇

字體:

  9月23日,內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在毛山東鄉舉辦“蕎麥之都•蕎韻豆香”慶祝第八個中國農民豐收節主題活動。此次活動秉承“慶祝豐收、弘揚文化、振興鄉村”的宗旨,在赤峰市農牧局的指導下,以及國家燕麥蕎麥産業技術體系、內蒙古農業大學、內蒙古自治區農畜産品加工企業協會的支持下,由翁牛特旗人民政府主辦,翁牛特旗農牧局、翁牛特旗文化旅游體育局承辦,毛山東鄉人民政府、赤峰市凱峰商貿有限公司協辦。

  9月23日,翁牛特旗毛山東鄉,成熟的蕎麥在坡坡嶺嶺勾勒出豐收的圖畫。(李富 攝)

  活動開幕式在毛山東鄉政府廣場舉行。主題歌《蕎麥花開》的旋律在廣場上響起,翁牛特旗蕎麥産業的奮鬥故事與豐收喜悅隨歌聲傳遞。演出開始後,在凱峰商貿供銷合作社會議室啟動了主題論壇,凱峰商貿企業代表分享了産業發展經驗,專家還圍繞翁牛特旗“蕎麥之都”的崛起之路展開授課,為産業高質量發展出謀劃策。

  翁牛特旗地處山區丘陵,地理坐標賦予其晝夜溫差大的氣候優勢,沙壤土、無鹽鹼的土壤條件,更成為蕎麥生長的理想溫床。這裡的蕎麥産區集中在解放營子鄉、梧桐花鎮、廣德公鎮、億合公鎮、五分地鎮及毛山東鄉等地,近五年平均種植面積超30萬畝,佔赤峰市(全國第一大甜蕎主産區)種植面積的一半以上,年産量約3.25萬噸,産出的蕎麥以“粒大、面白、筋大、爽滑”的獨特品質享譽市場。

  從2010年被農業農村部國家燕麥蕎麥現代産業體系列為蕎麥種植示範縣,到2020年“翁牛特蕎麥”納入“全國名特優新農産品”名錄;從2023年將山坡地改造為高標準梯田、推廣耕地輪作技術,推動種植面積突破62萬畝,成為內蒙古自治區蕎麥種植面積最大的旗縣,榮膺“世界蕎鄉”“蕎麥之都”稱號,翁牛特旗的蕎麥産業每一步都走得紮實有力。在産業模式上,當地探索出“龍頭企業+示範基地+農戶”的合作模式,凱峰商貿等16家龍頭企業與種植戶簽訂合同,提供優質種子、有機肥,制定標準化種植細則,農技人員全程指導,秋後以高於市場價回收,每年帶動9萬餘畝蕎麥訂單生産,讓農民的腰包越來越鼓。

  品種選育與技術創新同樣是翁牛特旗蕎麥産業的“硬核支撐”。通過“看禾選種”&&引進試驗新品種、新技術,赤甜蕎1號、赤甜蕎3號、赤甜蕎5號等成為主栽品種,實現全程機械化種植,單産達全國領先水平。由赤峰市農牧科學研究所研發、翁牛特旗農牧局合作推廣的“蕎麥大壟雙行栽培技術”,更是斬獲國家發明專利、國家豐收獎和內蒙古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讓“科技興農”的力量在田間地頭充分釋放。經檢測,翁牛特蕎麥的蛋白質、總不飽和脂肪酸、總黃酮等營養及功能性物質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達到綠色無公害標準,為産業發展築牢品質根基。

  加工與銷售環節的突破,讓翁牛特蕎麥走向更廣闊的舞&。以凱峰商貿等4家企業為依託,當地打造綠色集成循環經濟實體,年加工能力超10萬噸;電商直播基地的建立,讓蕎麥産品通過多&&走進全國消費者家中;作為赤峰市唯一在海關備案的蕎麥出口企業,凱峰商貿已將8個品種的蕎麥製品出口至25個國家和地區,2023年更是簽下2000萬美元以上訂單。數字化農産品追溯管理工程的建設,實現了從田間到餐桌的全流程監管,讓“翁牛特蕎麥”的品牌口碑越做越響。

  如今,翁牛特旗正以蕎麥為紐帶,串聯特色文旅打卡地,打造農文旅融合精品路線,讓“蕎麥之都”的魅力不止於農田,更延伸至文化體驗與休閒旅游。2025年農民豐收節,既是對豐收的禮讚,更是對未來鄉村振興的展望。(李富 端木)

【糾錯】 【責任編輯:徐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