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種共富”讓村民“抱團生金”- 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21 08:13:55
來源:內蒙古日報

“統種共富”讓村民“抱團生金”

字體:

  9月19日,記者來到杭錦後旗陜壩鎮赤峰村,放眼望去,2米多高的連片玉米地一望無際,田間不見零星勞作的農戶,取而代之的是合作社統一調度的大型農機和飛防無人機。“以前自己種地,年收入勉強過萬,如今土地入股有分紅,每年打工再掙4.5萬元,收入增加還不操心,真要感謝黨的好政策!”村民韓雙歲笑得合不攏嘴。

  這一變化源於赤峰村黨支部牽頭推行的“統種共富”模式。該模式以“1個黨支部+7個統一運營+N戶農戶”為核心,通過土地入股、集約經營、訂單銷售、利潤分成等方式,打破傳統小農經營困境。2024年,全村11526畝耕地已完成高標準農田改造,其中158戶農戶的5500畝土地參與“統種共富”,成功實現“一塊田雙收入”。

  據悉,“七個統一”是“統種共富”模式運營的關鍵——統一經營管理、採購農資、技術指導、社會化服務、訂單銷售、利潤分配和組織務工。合作社通過集中採購農資降低成本,邀請農技專家田間指導,農機合作社全程機械化服務,最終收益按村集體、合作社、農戶1:1:8比例分紅。

  “為了保障農戶利益,村裏組建了生産經營小組、記賬核算小組、監督小組,分別由本村有威望、公道正派、懂技術的村民組成。”赤峰村黨支部書記韓學忠介紹,“此外,村裏還成立了勞務合作社,通過與企業合作,組織村民外出務工,形成‘土地收益+工資收入’雙保障。”

  從“單打獨鬥”到“抱團發展”,從“傳統種植”到“産業升級”,“統種共富”模式不僅實現了“小田變大田”的土地規模化經營,更激活了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2024年,巴彥淖爾市“統種共富”推廣村已達10個,統種面積8.26萬畝,土地集中程度達到80%,參與農戶1598戶,解放勞動力3049人。今年,該市又新增33個村組推廣該模式,推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促進土地、技術、勞動力的高效利用。(記者 薛來)

【糾錯】 【責任編輯:石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