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在呼倫貝爾市新巴爾虎左旗罕達蓋蘇木綜治中心,牧民王澤江握着民警的手激動地説:“我們自己沒怎麼跑,從頭到尾都是派出所民警、嘎查村幹部和網格員幫我們溝通協調,最終解決了困擾多年的心頭大事。”這場草牧場邊界糾紛的圓滿化解,得益於呼倫貝爾邊境管理支隊罕達蓋邊境派出所創新推行的“嘎查村三次勸調、蘇木鎮兩次聯調、旗級一次終調”矛盾糾紛分級調處機制。
罕達蓋邊境派出所轄區地廣人稀、牧民居住分散、服務半徑大,社會治理面臨一些現實問題。如何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推動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資源下傾,真正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成為擺在派出所面前的重要課題。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派出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積極探索邊境地區基層治理新路徑,創新打造“草原睦鄰崗”社會治理品牌。通過將轄區劃片包乾、任務細化分解,充分發動嘎查村幹部、鄉賢能人、網格員、警格員、巡迴調解員及廣大農牧民群眾共同參與,構建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群防群治網絡,如同一根根堅韌的絲線,織就了一張覆蓋全域、反應靈敏、協同高效的社會治理“防護網”,切實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把安全穩定落到實處。
不久前,牧民全某種植的牧草多次被鄰居包某的羊群啃食,雙方關係一度緊張。接到求助後,罕達蓋邊境派出所民警阿希達聯合嘎查村幹部迅速介入,同時邀請司法所工作人員現場釋法説理,耐心疏導群眾情緒、厘清責任邊界。最終,雙方達成賠償協議,實現了“案結事了、事心雙解”。
“我們堅持普法宣傳進牧戶、服務代辦到門口,讓群眾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努力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罕達蓋邊境派出所所長何永福介紹,派出所創新推出“驛站警務”模式,建成2個標準化警務室,形成“定點駐守、流動服務、全域覆蓋”的大警務格局,實現警務前移、服務貼近、管控有力。同時,依託三級代辦機制,做到“替民跑腿、解民憂愁、贏取民心”,以更優服務、更實舉措、更強保障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以來,該派出所累計服務群眾3000餘人次,調處各類矛盾糾紛32起,妥善處置突發事件12起,轄區社會治安持續向好,邊境秩序安全穩定。(記者 安寅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