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呼和浩特9月13日電(徐紅梅)秋季的錫林郭勒草原溫暖祥和,在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桑寶拉格蘇木,一個個紅書包裝滿黨的理論、惠民政策、致富技術等,不斷送至牧民家中。起源於半個多世紀前的“紅書包”,如今已成為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的“一線四包”服務模式,是當地常態化開展“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群眾教育的生動注腳。
“紅書包”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基地。新華網 徐紅梅攝
桑寶拉格蘇木黨委書記蘇恩保爾介紹,“紅書包”誕生於上世紀70年代,最初是嘎查黨支部手工縫製了20個書包,裝着黨報黨刊,為分散居住的牧民送學。沒想到,一送就送了50多年。
後來,桑寶拉格蘇木黨委將“紅書包”拓展為“一線四包”模式。“一線”即堅定不移地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四包”則讓“紅書包”變成功能各異的“政策包”“工具包”“致富包”“文化包”,各項服務可以精準送達牧民手中。
“政策包”凝心,讓理論宣講“沾泥土、帶露珠”。針對牧區地廣人稀、學習難集中特點,桑寶拉格蘇木組建10支“紅書包”宣講隊,採用“政策+案例+音視頻”方式,開展特色宣講260余場。78歲的旺吉拉27年植樹2.2萬餘株,他和兒子主動擔任“紅書包”政策宣傳員,用治沙經歷宣講黨的生態政策。
“工具包”解難,把實事辦到牧民心坎上。2024年以來,桑寶拉格蘇木拓展“八送一創”服務,開展志願服務152次。面對畜牧業轉型挑戰,成立飼草料供應服務中心,為961戶養殖戶補貼銷售全株玉米2126噸,節約成本124.76萬元。第一書記青格勒圖組建幫辦代辦隊,為牧民跑腿辦醫保、申請補貼,幫助困難戶改造危房。
“紅書包”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基地展出的1972年創立時期使用的“紅書包”。新華網 徐紅梅攝
“致富包”興業,黨建引領産業振興路。桑寶拉格蘇木通過“紅書包+畜産品”模式,註冊商標,搭建線上線下銷售矩陣。2023年,蘇木黨委將收購的活牛屠宰分割,進行品牌化精深加工,入駐多個線上&&,累計銷售牛羊肉超300萬元,戶均增收1500元。2024年底,蘇木集體經濟總收入338萬元,較2021年增長58.5%。
“文化包”潤心,凝聚民族團結正能量。借助“烏蘭牧騎+”優勢,桑寶拉格蘇木將政策與文藝演出相結合,舉辦各類文化活動800余場。“村規民約+積分制”與“紅書包”旗艦店兌換融合,激發牧民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構建“紅書包”“四級”網格化治理模式,打造流動調解隊,調處矛盾糾紛百餘件。
2023年,桑寶拉格蘇木建成“紅書包”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基地,至今已接待觀摩學習團300余次、上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