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河“幾字彎”腹地的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智慧農田裏的傳感器實時監測土壤墑情,無人牧場的飼喂系統精準投放飼料,數字&&實現農畜産品全鏈條溯源……近年來,鄂爾多斯市以數字技術為引擎,推動現代農業轉型升級,勾勒出“智慧賦能、産業提質、農牧民增收”的鄉村振興新畫卷。
在達拉特旗,運用物聯網設備、遙感監測等技術搭建的智慧數字化農場管理&&,實現農田種植、灌溉、田間管理等全天候、實時監測分析,為氣候氣象、土壤信息、病蟲害預警等指標變化提供科學解決方案。
據了1解,2024年達拉特旗20萬畝高標準農田已全部匹配信息化、智能化設備。此外,結合AI算法生成作物生長模型,指導水肥精準投放,使玉米種植節水30%、化肥減量25%;試點無人機遙感巡田系統,10分鐘內完成千畝農田病蟲害掃描,防治效率提升4倍。
養殖業的數字化變革同樣亮眼,烏審旗的鄂爾多斯細毛羊産業園種源基地,着力打造現代智慧化無人牧場,構建了鄂爾多斯細毛羊追溯大數據&&,從羊出生開始,其品種傳承、免疫軌跡、成長歷程等信息都被精準記錄。
據了解,烏審旗實施智慧牧業的牧場,平均養殖成本降低15%-20%,牲畜出欄率提高10%-15%,農牧民人均收入增長20%以上。
數字技術不僅改變了種養方式,更重塑了農畜産品産業鏈。鄂爾多斯就羊絨産業建立了纖維品質數據庫和毛絨纖維品質大數據追溯&&,並與鄂爾多斯市羊絨産業大數據&&對接,實現數據共享,為絨山羊優種選育、科學飼養、羊絨分級等提供指導,實現全程可視化監管。
在畜牧業種源保護上,鄂托克旗絨山羊純種繁育中心,開展技術攻關,實現由生物保種向基因保種轉型。針對阿爾巴斯絨山羊這一國家地理標誌産品,開發基因精準鑒定芯片,對5萬隻種羊進行基因測序,篩選出産絨量高、細度優的核心種群1.2萬隻。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定向改良絨山羊産絨性能,將平均細度從16微米降至14.5微米,達到頂級羊絨標準。
“我們將持續深化‘數字+農業’融合,加快全市‘三農三牧’數字化指揮調度監管&&建設,着力打造西部數字農業示範高地。”鄂爾多斯市農牧局副局長王宇飛&&,未來將進一步釋放數字紅利,讓更多農牧民在農業現代化進程中共享發展成果,為黃河“幾字彎”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更強動力。(馬瑞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