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組作為能源企業最小的管理單元,是安全生産前沿陣地與任務落地的“神經末梢”。近年來,內蒙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內蒙古能源集團”)所屬單位以標準化為準則,創新班組管理,強化班組建設,推動基層管理與發展效能雙提升。
晨曦中的錫林熱電公司集控室裏,運行五值值長緊盯操控屏參數:“3號機組再熱汽溫穩定在566℃,振動值0.03mm,各項指標優良……”這個由40人組成的運行班組,以科技與人文結合的管理模式,守護着這座能源樞紐。
該公司運行部以班組建設為基石,構建起立體化的防護體系,創新推行“三維賦能”機制:技術維度,組建跨班組技術攻關小組、節水攻堅小組,優化蒙西電網調頻策略,連續11個月創效3545.8萬元,節水技改節約成本88萬元;管理維度,全面施行“黨員責任區”制度,將黨旗插在生産保供最前沿,形成“黨員帶頭查隱患、全員參與築防線”格局;文化維度,打造“安全文化”傳播“首頁”,通過“事故案例宣講”等教育方式,讓安全理念深入人心。
據了解,截至9月1日,錫林熱電公司運行部保障機組實現連續安全生産820天;重大操作正確率、隱患閉環整改率均達到100%。在全國電力行業火電機組能效水平對標中,錫林熱電公司1號、2號機組分別獲評3A級、4A級優勝機組,成為內蒙古能源集團公司首個“雙機同登榜”的發電企業。
在金山熱電公司智控中心班前會上,值長正認真佈置任務、強調風險點並隨機抽問崗位安全責任,這樣的場景每日都有。該公司以班前會啟動安全運行,以班後會總結提升,各值、各專業班組嚴格執行這一剛性制度,將安全理念融入職工日常行動。
培訓方面,除定期開展安全規程、事故案例專題學習,更聚焦“師帶徒”傳承與倣真機實戰演練。倣真機精準設計機組跳閘、輔機故障、設備隔離等典型故障場景,全面提升運行人員緊急狀況下的快速判斷、協同處置與應急恢復能力。
強化管理方面,推進星級班組建設,各班組每週自查評以持續改進;將細化崗位安全責任制與 “小缺陷不過班、大缺陷不過夜”原則相結合,缺陷處理全流程責任到人,消缺率達 100%;還建成並推行集團首套 “精益檢修管理&&”,將檢修作業全要素標準化、流程化,從源頭降低安全風險。
從火電項目建設到新能源工程施工,電建集團各項目部以標準化管理、精準化防控、常態化教育,讓班組成為安全生産的“堅固堡壘”。
金山四期項目 B 標段施工現場,每日6點30分班組級站班會準時召開,班組長對照任務逐一明確崗位風險點。項目部構建 “三層晨會體系”:專業班組先開展“三查三交”(查衣着、查證件、查精神狀態,交任務、交安全、交技術),專職安全員現場分析隱患、講解規範,總監與總工結合進度強調關鍵要點,累計開展班組級站班會150余次;針對新進場人員流動性大問題,電建集團項目部創新“理論授課+有獎競答+現場考核+問卷調查”培訓模式,確保 295 名新進場人員 100% 合格上崗。
內蒙古能源突泉縣百萬千瓦風儲基地項目現場,風機吊裝作業風險高、難度大,項目部將班組管理延伸至各環節細節:警戒線劃分作業區域、專人值守入口,吊車作業區單獨隔離並設專用通道;塔筒內加裝防墜網、登高人員配備防墜器,保障“上下有保護、意外有緩衝”;吊裝前班組安全員與主吊司機實時溝通風速,通過視頻監控覆蓋關鍵作業點,專職安全員與分包管理人員全程現場巡查,“線上+線下”雙重管控及時消除隱患。
夜幕下,電廠、場站、施工現場的蒙能人堅守崗位,以匠心守初心、用實幹擔使命,在能源保供戰線上書寫新時代奮鬥華章——這光芒,是萬家燈火的璀璨,更是安全生産的榮光。(馬瑞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