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後的小區。
曾經斑駁的墻面煥然一新、坑洼的路面變得平整寬闊、“蜘蛛網”般的管線悄然隱身、新增的停車位整齊劃一……如今,走進烏海市多個老舊小區,昔日的“老破舊”悄然蛻變為環境整潔、設施完善、生活便利的“幸福家園”。
自2021年起,烏海市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便連續實現“當年開工、當年完工”,改造工作進度居自治區前列。今年實施的13個老舊小區改造工程也即將竣工,至此,烏海市將圓滿完成2005年底前建成的全部292個老舊小區的改造工程,共惠及5.4萬戶居民,提前兩年完成自治區改造任務。
9月10日,記者走進去年剛改造完的海勃灣區銀海花園小區,嶄新的柏油路平坦乾淨,停車位規劃清晰,新能源汽車充電區、活動廣場等一應俱全。小區裏的民族團結主題廣場上,兒童游樂區、健身區、休閒區等功能區齊全,孩子們追逐嬉笑、家長們則圍坐著嘮家常,滿是生活的愜意。
“小區變了樣!新管道解決了下水堵塞的難題。”“路面平整了,停車位規劃得明明白白,小區看著寬敞多了。”“有了這麼多游樂和健身設施,我和小夥伴再也不無聊啦!”居民細數着小區裏的新變化,一言一語間是藏不住的幸福感。
自2019年起,烏海市紮實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市、區兩級成立政府主要領導挂帥的領導小組,建立聯席會議機制;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人多次深入一線調研,全力爭取政策支持;該市還通過構建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審批服務體系,推行“清單制+告知承諾制”,審批事項與時限大幅縮減,為改造按下“快進鍵”。
資金保障方面,烏海市創新構建“政府主導+居民參與+社會支持”的多元籌資模式,積極爭取中央、自治區補助資金,市級財政與各區全力托底;用市場化手段吸引社會資金注入;引導居民通過讓渡樓面資源、動用維修資金、投工投勞等方式,凝聚起改造合力。
“改什麼、怎麼改,居民説了算!”改造中,烏海市堅持“一小區一方案”,線上線下廣泛徵集意見,讓居民“點菜式”選擇改造內容。從供排水、供熱管網全面更新到消防設施升級完善,從新增5137個停車位、110處電動自行車充電場,到建成127個電動汽車充電樁,每一項改造都精準對接群眾需求。
更令人欣喜的是,改造不止於“修修補補”,通過盤活閒置空間,全市已新增衞生服務站、幼兒園、養老服務設施、便民餐廳、綜合超市、快遞站等公共配套30余處,打造智慧小區30個,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樂享便利。
改得好,更要管得好。為防“前改後亂”,烏海市下足“繡花功夫”,推動74個無物業小區引入專業化物業服務,建立改造委員會向物業管理委員會平穩過渡的機制;將專營設施權屬移交施工企業負責後期維護,破解管網維護難題,讓改造成果真正成為“常駐幸福”。
目前,烏海市2025年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正加足馬力進行。在海南區如意小區施工現場,施工人員穿梭忙碌,車輛機械轟鳴作業,處處是熱火朝天的景象。這個2005年建成的小區,因基礎設施老化總讓居民犯愁。“咱這老小區,管道銹得厲害、路面坑坑洼洼、樓道墻到處是臟印子……現在好了,這些都要改——頭頂飛線沒了,停車位重新規劃,我們是打心底高興,特別盼著新小區的模樣!”居民李俊秀的期待代表了眾多住戶的心聲。
據了解,今年老舊小區改造內容既包括供排水系統、供熱管網、強弱電線路等基礎設施的全面更新,徹底解決“跑冒滴漏”和“空中蜘蛛網”問題;也涵蓋消防設施完善、智能安防系統建設,為居民安全“加碼”;同時新增停車位、修復破損道路、配置垃圾分類設施,讓生活更便利;還將規整架空線路、統一小區風貌,讓老小區“顏值”再提升。目前各項目穩步推進,預計9月底基本完工,讓居民早日享受改造成果。
從解決基礎設施老化的“痛點”到打造功能完善的“亮點”,從疏通居民生活的“堵點”到增添便利生活的“甜點”,烏海市正以看得見、摸得着的變化,回應着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記者 郝飚 烏海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鮑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