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林郭勒盟:法治如歌潤北疆 文化聚力築安寧- 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06 16:29:24
來源:新華網

​錫林郭勒盟:法治如歌潤北疆 文化聚力築安寧

字體:

  如何在地廣人稀、邊境線長的特殊地域環境裏,讓法治文化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是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委政法委破解的課題。

  “今年自治區啟動北疆文化建設提升行動,錫林郭勒盟迅速響應,推進新時代法治文化建設,致力於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北疆法治文化品牌。”錫林郭勒盟委政法委副書記高雲峰説:“我們以文化涵養法治,推動法治文化深入人心,助力邊疆地區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為築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營造濃厚法治氛圍,為北疆文化建設提升行動注入活力。”

  錫林郭勒盟公安局開展4·15國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傳活動。

  紅色基因融入法治品牌

  自編的快板書、逗趣的小品、流行的説唱表演……近日,蘇尼特左旗“法治烏蘭牧騎”隊員聯合當地民警、檢察官、法官、律師、普法志願者開展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活動,牧民們在笑聲中記住了很多法律知識。

  錫林郭勒盟把紅色基因融入法治文化品牌創建,將資源優勢轉化為品牌優勢,紅色成為北疆法治文化品牌最亮底色。

  融出新模式。“一個紅書包,一條草原路,一條無垠的彩虹連接你我。”這首《紅書包之歌》把人帶回到半個世紀前的蘇尼特右旗,巴彥烏拉嘎查發起“紅書包”送學活動,將首批印有“紅書包”和“為人民服務”字樣的書包裝滿黨的政策等學習資料,打包分給各民兵隊伍、婦女組織、青年小組、學校。如今,“紅書包”志願服務隊採取“一線四包”服務模式,讓法治的種子在草原上生根發芽。

  融出強品牌。蘇尼特右旗檢察院創立“紅綠藍·騎跡”品牌,強化黨建引領、烏蘭牧騎公益訴訟宣傳隊建設,創作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講政治、接地氣、有深度的檢察宣傳作品。將“烏蘭牧騎紅”融入“檢察藍”,將檢察公益訴訟好聲音傳播到草原深處。通過這一品牌建設,紅色基因與法治文化深度融合,形成法治文化品牌廣泛的影響力。

  融入主陣地。錫林郭勒公安烏蘭牧騎錫如海樂隊以原創歌曲《熱血榮光》進入內蒙古新星新作演唱會。“公安烏蘭牧騎+”這一法治文化品牌借助那達慕大會、音樂節等大型群眾性活動融進宣傳主陣地,向群眾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錫林郭勒盟中級人民法院開展“紅色法治文化”宣傳活動,法官們走進學校、社區,講述紅色法治故事,傳播紅色法治精神。

  錫林郭勒盟公安機關慶祝第五個中國人民警察節榮譽表彰儀式暨文藝匯演。

  2024年,蘇尼特右旗桑寶拉格蘇木巴彥烏拉嘎查黨支部獲得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榮譽稱號。蘇尼特右旗檢察院“紅綠藍·騎跡”品牌獲評第一屆內蒙古自治區檢察機關文化品牌選樹展示活動“優秀文化品牌”。“檢察+烏蘭牧騎”宣傳模式獲評2024年度全國檢察新媒體精品“融合創新二十佳”。

  錫林郭勒盟中級人民法院舉辦全盟法院迎新春文化藝術節。

陣地建設融入群眾生活

  太仆寺旗有一條途經四個鎮、七個行政村的45公里法治文化長廊,“法的由來”“依法辦事”“法制與生活”三部分內容涉及50餘部法律,是“一座沒有圍墻的法治文化博物館”。

  錫林郭勒盟政法系統主動探索,聯動發力,建設高質量法治宣傳陣地,讓法治文化宣傳接地氣、潤人心。

  借助多個載體,陣地“用起來”。西烏珠穆沁旗烏蘭哈拉嘎蘇木巴彥淖爾嘎查“流動調解蒙古包”內挂着“法律明白人之家”“法律援助&&點”等牌子,桌上擺放着各種法律法規讀本。全盟利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一站式”矛盾糾紛化解中心、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等場所,因地制宜建設法治文化陣地,打造一批市民可參與、可體驗的北疆法治文化宣傳陣地,共建立法治文化陣地1026個,實現了嘎查村100%全覆蓋。法治文化公園5個、法治文化長廊8個、法治文化廣場12個。

  烏拉蓋管理區人民法院開展普法宣傳活動。

  融入時代脈搏,陣地“活起來”。“法治那達慕”將法治教育與民族文化融合,孩子們在歡樂的氛圍中接受傳統文化的法治熏陶;“千里草原風景大道非遺支線”主題精品旅游線路,在文旅線路中融入法治宣傳內容,碰撞出奇妙的非遺法治火花;報、網、端、微、屏上,《馬背上的法治宣講隊》《石榴籽微課堂》《社區法治大篷車》等法治專欄,深度梳理北疆法治文化的獨特印記,讓法治溫度觸屏可及。

  藝術表達“解碼”法治精神,渠道“寬起來”。舉辦“北疆蒙芽·翼博杯”青少兒法治文化藝術作品大賽,青少兒用攝影、書法、繪畫等藝術表達對法治的理解與感悟。結合國家安全教育日、禁毒教育日、民法典宣傳月,全盟推出多項法治文化系列創新活動,深耕法治文化滋養之土,厚積法治文化浸潤之勢,以法治文化引領法治實踐。通過“法治+文藝”“法治+陣地”“法治+雲&&”等多種方式,不斷拓寬法治宣傳渠道。截至目前,全盟已建成54個國家、自治區級“民主法治示範村”,組建“普法講師團”“法治烏蘭牧騎”“蒲公英志願宣傳隊”等多支志願者隊伍。

  二連浩特市開展“倡導科學文明,勇當反邪先鋒”宣傳活動。

 二連浩特市軍民開展共同巡邊活動。

  戍邊文化融入邊境治理

  黨建引領為“同心圓”築基。聚焦點線面結合,推動“陣地前移”。推進“黨員中心戶”模式,上聯支部、下聯農牧戶,大力建設“基層講堂”“石榴籽講堂”,構建以嘎查黨組織為核心、中心戶為結點、牧民黨員共同參與的黨員教育網絡,1803名黨員中心戶輻射帶動18.19萬名黨員群眾參與學習培訓,推進黨員教育主陣地向邊境一線延伸覆蓋。

  戍邊文化為“同心圓”賦能。全盟將戍邊文化建設納入邊境黨建、國防教育、興邊富民工程一體規劃。邊境旗縣先後建成“北疆同心圓”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長廊,戍邊文化、“護邊員之家”“護邊驛站”、蒙古馬精神展廳,以固態陣地承載“國旗耀邊關”、警營那達慕、邊境研學等動態活動,成為邊境地區“人氣中心”。

  暖心故事匯聚“同心圓”合力。錫林郭勒盟幫助“國家的孩子”尋根事跡成功入選“讀懂北疆·溫暖2024”網絡故事匯。歷時兩年,形成“採集+建檔”一站式信息管理機制,“網上+網下”核查機制,“認親+團圓”全流程服務,媒體、社會組織多方聯動等工作機制,共為全區各地51名“國家的孩子”尋根成功。

  政法文化融入法治服務

  錫林郭勒盟政法隊伍將政法文化與北疆法治文化深度融合,加強政法文化建設,通過與業務的融合,將公平正義、忠誠擔當、創新進取等政法文化因子深深根植於全盟政法幹警心中,在涉外、生態、文物保護等重要領域賦能北疆法治服務。為法治服務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成為推動法治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力量。

  錫林郭勒盟檢察機關深入牧區開展暑假普法專題課堂。

  二連浩特市外籍人員服務中心有一支“HELP之家外國人志願服務隊”,於2024年12月5日第39個“國際志願者日”成立。二連浩特市委政法委副書記陳艷成説,這一實踐體現了政法文化中的服務精神、國際視野,為邊境地區的法治服務提供了多元化視角。

  錫林郭勒盟將法治文化優勢轉化為草原生態保護優勢,全盟檢察機關通過“公益守護人驛站”工作機制,加大對草原、牧場的司法保護力度,共建立“公益守護人驛站”69個、“微信檢察室”13個。設立“踐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公益守護人講堂”,聘請300餘人為“公益守護人”,堅實的檢察護盾為錫林郭勒大草原提供了法治支撐。

  錫林郭勒盟政法單位通過引入AI技術,實現政務服務、基層治理、法律服務、教育培訓等領域的智能化轉型。二連浩特市錫林派出所與北京的律師事務所合作,建立全盟首&“AI”律所智能空間站數智化法律服務&&。錫林浩特市人民檢察院推出“錫檢·法治安達”品牌,AI數字檢察官——“檢小薩”推動法治建設進步。二連浩特邊境管理大隊將AI融入無人機研發。(吳樹臣 郭惠心)

【糾錯】 【責任編輯:徐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