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漠孤煙”到“碧湖晴空” 《王維的黃河與大漠》演繹古今守護情- 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05 09:58:36
來源:內蒙古日報

從“大漠孤煙”到“碧湖晴空” 《王維的黃河與大漠》演繹古今守護情

字體:

  唐開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詩人王維以監察御史的身份赴涼州慰問河西節度使將士,沿途目睹塞外景象,寫下了“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千古名句。

  千年後的今天,實景劇《王維的黃河與大漠》於8月31日、9月1日連續2晚在烏海市人民公園西湖水上舞&上演。作為“鵲夢千年 情韻烏海”2025年全國“我們的節日·七夕”主題文化活動的重要演出,該劇通過一場跨越千年的“古今對話”,以實景演藝、全息投影、時空交錯式舞&設計等創新形式,成功將黃河文化、詩詞與現代烏海的“沙海相連、城在水中”的獨特風貌融為一體。

  劇目開篇,詩人王維與書童行至大漠,一陣黃沙過後,他們穿越至今日烏海。兩人只見碧波萬頃的烏海湖與金色烏蘭布和沙漠相映成趣,遠處現代城市輪廓清晰,藍天白雲之下盡顯和諧。面對“沙漠看海”的奇觀,劇中王維的震撼發問——“此豈非神跡?”引出了全劇核心。

  “不是神力,不是神力,是智慧與恒心!”劇中,新時代青年自豪地向兩人展示烏海如何對“山水林田湖草沙”進行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

  大屏幕上,植樹造林、濕地修復、沙丘固定等一幅幅畫面閃過,曾經的“煤城”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一切,不再是王維筆下“大漠孤煙”的蒼涼,而是“長河落日”與“碧湖晴空”共存的壯美新畫卷。畫面藝術化地再現了烏海人接續奮鬥,實現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生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我們不僅守護黃河,還通過系統治理,讓它煥發新生。”劇中,王維與新時代青年的對話點明了烏海作為黃河受益者和守護者的責任擔當。通過一代代人的努力,烏海實現了沙海退卻、碧波蕩漾、綠意盎然、藍天常駐的目標,成就了“沙漠看海”的生態奇蹟。

  劇中,詩人王維目睹此景,慨然嘆道:“昔日戍邊將士,以血肉之軀抵禦外侮,守的是疆土。爾等今人,以智慧與辛勞,復草還林,引水治沙,守的亦是家園!守的,亦是母親黃河生生不息之血脈!此心此志,古今一也!”這段跨越時空的致敬,展現了古人到今人從守護國土安全到守護生態安全的使命傳承與家國情懷。

  據項目主要負責人閆磊介紹,該劇從劇本打磨到演出排練歷時4個月,選擇王維及其詩句作為創作靈感,正是因為其描繪的邊塞景象與烏海的地理特徵高度契合。“我們試圖以戲劇語言表達詩中景,如今這些景象已成為眼前現實。尤其結合烏海‘沙海相連’的獨特地理風貌,更使得這部劇作深深扎根於這片土地。”閆磊説。演出團隊充分利用水上舞&的天然優勢,結合威亞、燈光、動態大屏及多媒體技術,設計“時空穿越”“水墨舞蹈”“古今對話”等環節,打造沉浸式的觀演體驗。

  “演員們演得特別好,讓我仿佛身臨其境,看到了當年王維眼中的大漠與黃河。我在烏海生活了30多年,見證了烏海的變遷與發展。看完演出,我更加了解了烏海人為保護自然環境所做的努力。”觀眾雪霞説。(記者 郝飚 見習記者 李浩)

【糾錯】 【責任編輯:楊騰格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