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呼倫貝爾市阿榮旗廣袤的土地上,農牧業的每一次脈動都承載着鄉村振興的夢想與希望。從傳統耕作到智慧種養,從分散經營到規模發展,從單一生産到全鏈增值,阿榮旗正以科技賦能、制度創新、産業融合的澎湃動能,書寫着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今年,阿榮旗12個鄉鎮的18個村推廣水肥一體化示範,萬畝良田告別“大水漫灌”。
“全旗以可灌溉的高標準農田為重點區域,建設1萬畝水肥一體化示範田。”阿榮旗農業事業發展中心高級農藝師高麗丹介紹,“示範區大豆預計每畝增産20公斤以上,玉米預計每畝增産100公斤以上。” 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裏,“看禾選種”“對症選藥”“看苗選肥”&&如田間智庫,集成了“深翻整地+秸稈還田”“種子包衣+精量播種”“配方施肥+綠色防控”等先進農技,這裡將“藏糧於地、藏糧於技”化作可學可用、可複製、可推廣的豐收密碼。
園區與中國農科院、內蒙古農牧科學院等多家科研院所聯合開展實驗示範研究,建立休耕輪作、有機無機配施等30余個試驗區。
當一批批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農具涌向田間地頭,“智慧種田”的美好圖景正變得愈發清晰。在亞東鎮田間,技術員輕點操控屏,無人機便載着藥液掠過綠野,單日作業1200畝的效率讓傳統農耕望塵莫及。
當下的阿榮旗沃野,正經歷着從“望天田”到“智慧田”的蛻變。高標準農田建設把零散的小塊地連成了平整的農田,昔日泥濘的土路化作暢通的機耕道。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創新模式為農業農村發展注入了新活力,阿榮旗用“三變”改革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得力其爾鄂溫克族鄉杜代溝村黨支部牽頭成立了拓荒牛農牧業有限公司,農機戶用閒置的農機具入股,借助北斗導航和無人機協同作業,提供全程代耕代種代收及土地治理服務。拓荒牛公司有15&農機,有公司購置的,有村民入股的。公司為村民提供代收代種服務,年底時,入股的農機戶還能獲得分紅。
“三變”改革讓阿榮旗農村的“沉睡”資源活了起來,農民的增收渠道變得更加寬廣,而生産、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的新型服務模式,更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了強勁的新動力。
阿榮旗在全市率先搭建旗鄉村三級“三位一體”綜合服務&&,成立“三位一體”聯合黨委整合服務資源,推動農戶與&&精準對接。
如今在阿榮旗,手機已經成為農民的“新農具”,只要點開“三位一體”為農服務&&“阿農寶”APP,從購買農資到申請貸款,從農技服務到産品銷售,所有需求都能在“指尖”解決。
今年,種植大戶劉輝就真切體會到了數字農業的便利。他通過“阿農寶”APP,從地塊信息查詢到價格評估,再到在線簽約,足不出戶就完成了1700畝土地的流轉手續。
如果説科技提升效率,制度創新釋放生産力,那麼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和高素質農民,則為農業可持續發展注入核心動能。
亞東鎮六家子村的水稻種植戶石岩創辦了岩峰家庭農場,把自己在“頭雁”項目中所學的科技知識用於實踐,實現種養結合,還註冊了“慶豐卜”大米商標。憑藉30年的經驗,石岩帶領22戶村民種植了3000余畝的水稻。他開闢品牌與網絡銷售提升效益,村民王宏偉便是受益者之一。王宏偉説:“我跟石岩學習水稻種植技術,稻穀顆粒飽滿,大米賣得很好。”
阿榮旗在夯實糧食基礎、提升現代農業水平的同時,深挖畜牧業潛力促進多元增收,依託“呼倫貝爾牛羊肉”區域品牌、“阿榮白鵝”國家地標,以及呼倫貝爾肉業集團、恒奧畜牧交易市場等企業延鏈補鏈,構建起“良種繁育—科學養殖—屠宰加工—流通銷售”四位一體的路徑,推進“種、養、加、銷”全鏈條發展,做精産品、做細市場、做響品牌。
阿榮旗農業事業發展中心主任李金龍&&,作為典型的農業旗縣,阿榮旗在穩面積、提單産和科技成果轉化上取得了新突破。通過良種、良田、良法、良機、良制相融合,糧油作物種植面積穩定在494萬畝以上,糧食産量穩定在30億斤以上,畜牧業着重打造乳業和肉業産業鏈,推進畜牧業轉型升級。(記者 李玉琢 田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