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科右前旗:廢棄礦坑長出“增收苗”- 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28 16:55:20
來源:新華網

內蒙古科右前旗:廢棄礦坑長出“增收苗”

字體:

  秋日艷陽裏,在內蒙古興安盟科爾沁右翼前旗,一片生機盎然的畫卷徐徐展開:巴日嘎斯&鄉280畝耕地裏,沉甸甸的豆莢隨風搖曳;阿力得爾蘇木的七層梯田,如大地的琴鍵奏響豐收序曲;德伯斯鎮的田間路上,農機具往來穿梭收割青貯玉米……難以想象的是,這些充滿希望的沃土,曾經是滿目瘡痍的廢棄礦坑。

  在科右前旗巴日嘎斯&鄉,昔日的廢棄礦坑變成了良田。新華社記者 恩浩 攝

  科右前旗自然資源局局長張亞東介紹,得益於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鉤節余指標跨省域調劑,3年來,全旗通過修復廢棄礦坑,再造耕地12538.65畝,既破解了環境治理難題,又為糧食增産和農民增收開闢了新路徑。

  驅車沿着大興安嶺的起伏山巒,行至科右前旗阿力得爾蘇木,在海力森嘎查的百年古榆樹下,一片300多畝的標準化梯田映入眼簾。

  這片梯田所在的位置,曾是歷史遺留礦坑和廢棄磚廠,一颳風便塵土飛揚。如今,七層梯田如翠帶般係在山腰,每層梯田覆土深度超50厘米,脫貧戶劉永勝間種的玉米和大豆,正靜靜等待着秋收的號角。

  過去,劉永勝只有7畝耕地,還患有慢性病,為補貼家用,他常年在外打工。為防止劉永勝返貧,2024年初,海力森嘎查通過“四議兩公開”,將這片治理後的新增耕地承包給劉永勝。“想不到這片曾經的‘廢地’,現在一年能給我帶來十萬餘元的收入。”劉永勝説。

  歸流河鎮金水泉嘎查通過修復歷史遺留礦坑,新增480畝耕地。嘎查將新增耕地以每畝500元的價格出租給企業耕種,並將租金以分紅的形式發給嘎查農牧民,帶動70戶家庭增加收入。

  近日,在德伯斯鎮西烏蘭毛都嘎查,村民代表大會通過決議:用村集體經濟收入資金修繕今年夏天被衝塌的防洪渠。“廢棄礦坑修復治理項目,讓村裏多出近400畝耕地,村集體把新增耕地承包出去,租金用來修繕嘎查防洪渠等基礎設施,讓大家生産生活更安全。”西烏蘭毛都嘎查黨支部書記桂榮説。

  科右前旗委書記、旗長劉海濤説,修復廢棄礦坑讓科右前旗留住了青山,增加了耕地面積,穩住了糧食生産。“那些曾經破壞生態、困擾村莊發展的‘傷疤’,正轉化為村集體經濟的‘造血幹細胞’。”(記者恩浩)

【糾錯】 【責任編輯:石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