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礎教育“規範管理年”及“規範管理提升年”行動推動下,呼和浩特市通過構建內外聯動的規範辦學治理體系,持續優化教育生態,受到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廣泛關注。
“現在課表全部在線公開,課間孩子真正能走出教室活動,課後服務內容也越來越豐富。”學生家長王女士告訴記者,“特別是‘曬課表’讓教學安排變得透明,我們更放心。”
所謂“曬課表”,是呼和浩特市教育局推動教學管理透明化的重要舉措。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通過呼和浩特智慧教育公共服務&&上傳周課表,主動接受社會監督,杜絕“陰陽課表”現象。同時,教育主管部門定期開展抽查並通報結果,進一步強化規範管理。
除了規範課程管理,不少學校在課間安排上做出積極改變。全市多數學校全面落實15分鐘課間制度,鼓勵學生走出教室、保護視力、增強體質。“課間不再是‘拖堂5分鐘,匆匆上廁所’,孩子們有更多放鬆和活動的時間。”賽罕區某小學教師李老師&&。
課後服務同樣是呼和浩特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抓手。各學校結合自身特色開發了豐富多樣的課程體系,如舞蹈、傳統手工藝等;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如虛擬現實(VR)、人工智能(AI)等,為學生提供更加生動、有趣的課後服務體驗;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如志願服務、環保活動等,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實踐能力。同時,聚焦打造北疆特色課程體系進行探索創新,重點推進冰雪課程、雕塑藝術課程、交響樂欣賞課程、法治課程、安全教育課程、科學教育課程等,打造首府青少年美育“新三藝”品牌。
北大金秋賽罕區實驗學校提出的“不帶書包回家”理念受到學生歡迎。該校一名初二學生告訴記者:“現在放學後有很多興趣課程和拓展活動,不用再把所有作業都帶回家,感覺學習壓力減輕了。”
在評價機制方面,一些學校也作出創新嘗試。作為全國首批科學教育實驗校,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呼和浩特市分校取消了月考和期中考試,創設三級“科學小院士”體系,推動育人方式轉變。“不再單純以考試成績評價學生,更多關注他們的科學素養和實踐能力。”該校教務處劉老師介紹。
此外,呼和浩特深化專項整治,營造清朗教育環境。呼和浩特市教育局聯合網信辦,對發布不實信息、炒作升學率等違規網絡行為開展約談;聯合市場監管、衞生健康、公安等部門對學校食堂食品安全、膳食經費管理等開展專項檢查;同時持續開展教輔材料和校服違規徵訂治理,構建“制度引領+常態監管+社會共治”的治理體系。
在寒暑假、節假日等關鍵時段,呼和浩特市教育局聯合多部門持續開展常態化巡察整治,近3年累計出動檢察人員5000餘人次。
招生公平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在今年舉行的小升初陽光派位搖號中,全市共有29463名學生參與派位。該過程在市紀委監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家長及媒體代表等多方監督下進行,全面保障義務教育招生公開透明、公平公正。
“規範管理不是限制發展,而是通過建制度、強監管、促改革,為學生全面成長創造更加健康、公平、優質的教育環境。”呼和浩特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下一步,我們將繼續鞏固規範管理成果,推動首府教育高質量發展。”(記者 楊彩霞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