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村歌嘹亮” 2025年全國集中展演閉幕式在內蒙古鄂爾多斯舉辦。現場,來自全國各地的48支隊伍千余名文藝工作者以歌為筆,將村史村情寫成詩,把和美鄉村繪成畫,深入踐行“強基工程”——文藝助力基層精神文明建設行動,培育扎根鄉土的文藝力量。
閉幕式現場,當《快樂村排》的旋律響起,“其日邁,其日邁,草原村排,一邊煙火一邊豪邁”的歌聲瞬間穿透雲霄,響徹全場。
“我們都是當地的農牧民,唱這首歌時,我們含着對家鄉和生活的熱愛,所以才會如此燃情。”《快樂村排》的演唱者、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昂素鎮昂素嘎查綠茵飛騰樂隊領隊巴達日胡説。
來自鄂爾多斯的《烏審走馬》,也在村歌嘹亮的舞&驚艷亮相。節目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烏審走馬”為創作背景,融合了傳統馬頭琴與現代電子音樂元素,展現了鄂爾多斯深厚的文化底蘊與創新精神。
藝術幫扶的星火正在各地燎原。閉幕式現場,呼斯楞指導的內蒙古鄂爾多斯鄂托克前旗代表隊,讓傳統牧歌有了更豐富的表現形式;周旋結對幫扶的寧夏固原“滿天星藝術團”,從最初的4人逐步發展為有66名固定成員的農民演出群體,更吸引附近200多名農戶踴躍加入。
這種幫扶更激發了基層創作活力。當歌唱家師鵬用專業技巧演唱《伊旗是個好地方》時,這首原本樸實無華的家鄉讚歌有了藝術感染力。
這首歌的詞作者徐懷亮,是鄂爾多斯一家民營企業的員工。“我寫的歌能被國家級藝術家演唱,是我的榮幸,讓我對家鄉的感情得到昇華。”聽着自己寫的歌,徐懷亮激動地説,“這給了我繼續創作的信心和動力。”
“‘村歌嘹亮’作為‘強基工程’項目的一項重要內容,既是文藝賦能基層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又是全國各地聯動開展‘強基工程’項目的創新實踐,更是優化文化服務供給,推動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和培育基層優秀文化人才隊伍的有力抓手。”中國文聯文藝志願服務中心副主任、中國文藝志願者協會副秘書長吳艷華説。
據統計,“強基工程”——文藝助力基層精神文明建設行動開展兩年多來,全國5000多個文藝志願服務組織加入了“強基工程”行動,結對子數量5.6萬餘個,5萬多項“強基工程”活動如火如荼展開,拉近了與人民群眾的距離。
當最後一個音符回蕩在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夜空,48支隊伍的歌聲已匯成鄉村振興的磅礡力量。(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高平、王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