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縣五申鎮下七星湖村的堤壩附近,聚集幾十輛排澇車、挖掘機等專業設備,及千余名救援人員集中進行排澇。
7-8月份,內蒙古中西部地區連續迎來強降雨天氣,導致多地出現洪澇災害。內蒙古哈素海水庫、退水渠水位持續超警戒線,大黑河發生超保汛情,托克托縣堤防安全面臨嚴峻考驗。
受洪澇災害影響的玉米地。實習生 王正玉攝
托克托縣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處大青山南麓的土默川平原 ,黃河上中游分界處北岸。該縣地理位置獨特,黃河流經縣域37.5公里,並有大黑河、什拉烏素河多條季節性河流在此匯聚,形成“萬水歸托”的獨特景觀。
近期的強降雨天氣,托克托縣部分群眾生産生活面臨嚴峻挑戰。面對險情,國資央企聞“汛”而動、向險而行,迅速集結專業救援力量奔赴受災地區,以責任擔當築起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的“鋼鐵堤壩”。
8月10日14時許,接到救援指令後,國家安全生産應急救援新興際華隊25名骨幹隊員攜帶大流量排澇車、電力保障車、炊事車等10&套專業裝備,克服雨水、地面濕滑等困難,晝夜兼程610公里,於11日凌晨4點30分抵達呼和浩特市托克托縣工會驛站集結點,成為首批抵達災區的中央企業救援力量之一。
救援隊員鋪設排澇設備。韓松源攝
“我們目前是5&排澇作業車,每天24小時不間斷作業,平均每日排澇45萬立方米,救援隊隊員分兩班輪換,進行排澇作業及裝備的檢測和維護。” 新興際華集團內蒙古哈素海搶險前方工作組長鞏國平告訴記者。
國家安全生産應急救援新興際華隊排澇車集中作業。實習生 王正玉攝
目前排澇工作正在有序安全地進行中。但在救援隊剛到現場時,由於抽水點和排澇車距離太遠,出現了排澇車原裝抽水管長度不夠的問題。為了能盡快展開工作,隊員們合作把原裝管進行切割並重新組裝,16小時後,完成5&排澇車布設,緊急進入排澇工作。“在14日下午,我們已經突破百萬立方米的排水量。”國家安全生産應急救援新興際華隊內蒙古哈素海救援現場臨時黨支部書記張弛説。
救援隊員在水中固定水泵。韓松源攝
排澇車在日夜不斷地進行工作,同樣救援隊員一刻也不能停歇。記者到達現場時,救援隊員剛從水中上到堤壩上,把需要修理的水泵拿到岸邊。目前,新興際華隊排澇車停靠在近4米高的堤壩上,一面是需要排澇的水渠深達2米以上,一面是泄洪的區域,水深1.5米以上。在被排澇車停佔後,行走面積所剩無幾的堤壩邊上,隊員們在其中穿插行走,對於設備狀態及排澇情況進行巡檢。
“在此次排澇救援任務中,我們及時成立了排澇救援突擊隊,確保在後續的排澇救援工作中,充分發揮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為救援任務的圓滿完成提供堅實思想保障和精神動力。”張弛告訴記者。
截至8月22日,國家安全生産應急救援新興際華隊共排澇水量410萬立平方米,哈素海的水位是1.9米,關鍵區域水位需降至60厘米到達安全水位。“後續,我們會根據現場的具體情況,在保障現有的排澇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礎上,部署排澇作業。接下來,如果沒有極端天氣和意外發生,排澇工作也將盡快完成。”張弛説。
記者從托克托縣相關負責部門獲悉,從7月26晚上至8月21日,托克托縣共轉移沿河涉洪危險村群眾2558戶、4720人。截至目前,針對此次退洪,當地政府協調了安能救援隊伍、各地消防隊伍、駐托武警部隊、民兵組織、各鎮組織的救援隊伍等、各縣直機關救援隊伍、社會救援隊伍以及群眾等共計4.3萬餘人次,挖掘機、裝載機、抽水泵等各類機械器具1.7萬餘&次,共築壩62處43152余米。
(記者 寇雅楠 視頻由實習生王正玉剪輯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