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呼和浩特8月8日電(郝芳芳)在抬頭可見的天空,呼和浩特“劃”出一條新航道,卡位新賽道。
低空飛行觀光為游客解鎖俯瞰老牛灣黃河大峽谷的全新視角。新華網發
8月1日,隨着一架直升機騰空而起,呼和浩特市老牛灣黃河大峽谷低空游覽項目正式開啟。該項目游覽航線覆蓋半徑5公里的範圍,游客可搭乘直升機在300米以下高空欣賞黃河大峽谷的壯美風光。
7月29日,中翼低空科技(內蒙古)有限公司無人機産線在呼和浩特航天經濟開發區投産。這家企業主要生産多旋翼植保和消防無人機,年産能360&,滿産年産值達2000萬元。
7月下旬,呼和浩特市遭遇持續暴雨天氣,呼和浩特市空天應急救援中心無人機分隊穿過雨霧,拍攝道路積水深度、河道水位變化和堤壩有無管涌等情況,為防汛指揮決策提供“空中視角”。
呼和浩特市正在成為低空經濟産業發展的熱土。
中翼低空科技(內蒙古)有限公司生産的無人機進行試飛。新華網發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浪潮中,低空經濟成為科技和産業競爭新賽道。區域競爭的關鍵是産業,風起之時,呼和浩特市積極布局搶佔發展先機。
2023年3月,呼和浩特航天經濟開發區成立,一體打造低空經濟産業園、北斗應用産業園等六大産業園區。2024年7月,呼和浩特低空經濟産業園掛牌運營。
依託空域、地理、産業優勢,呼和浩特市打出“政策支持+産業基金+應用場景+科技創新”組合拳,推動低空空域從“自然空間”向“經濟空間”轉換。
一年來,呼和浩特低空經濟産業園引進37家低空經濟企業,在低空製造和應用等領域聚鏈成勢。呼和浩特市獲批工信部首批北斗規模應用試點城市,進入低空經濟“鏈結力”指數50強。
制定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促進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設立10億元産業發展基金,獲批28平方公里低空試飛空域,成立內蒙古低空經濟創新中心、航科院內蒙古低空經濟研究院、內蒙古低空經濟研究院和4個實驗室……呼和浩特市加快發展打造低空製造、低空應用、低空飛行、低空服務全鏈業態。
從全國首個泛在電力“衛星”物聯網示範項目到國內領先的聯接翼垂直起降無人機,從內蒙古首條低空測風激光雷達産線到內蒙古首款自主研發生産的高空清洗作業無人機,從物流配送到旅游觀光,從農業植保到草原禁牧,從電力巡檢到無人清潔,從技術培訓到科普研學,呼和浩特市在不斷地拓寬“低空經濟”的應用場景。
呼和浩特市競逐“天空之城”。新華網發(樂炎 攝)
在8月8日舉行的2025低空經濟敕勒川思客會上,呼和浩特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敏娜&&,呼和浩特市正在組織編制“十五五”低空經濟交通行業發展專題,謀劃打造華北地區最大的低空試飛試航測試基地,建設國家大科學裝置風洞群、低空經濟産業低速風洞、國家級低空飛行器測試試驗基地。
按照規劃,到2027年呼和浩特市要建成內蒙古低空經濟示範區,培育低空經濟領域國家級、自治區級專精特新企業20家以上,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家以上;挖掘釋放低空應用場景10個以上,低空飛行規模達到30萬架次/年。
在“低空經濟”新賽道上,呼和浩特市在實現“0到1”的突破後,正在加速“1到10”“10到100”的裂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