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呼和浩特市建立“網格黨小組+網格員+聯戶長”基層微治理“鐵三角”工作機制,全市965個行政村共有1465名網格員、1337名網格黨小組長、9409名聯戶長,明確聯戶長政策法規宣傳員、矛盾糾紛調解員、社情民意徵集員等“六大員”工作職責,激發農村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內生動力,形成基層治理“一張網”,着力打造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善治鄉村。
黨組織領航定向 築牢“主心骨”
“種子是專家幫我們選的優良品種,種植設備也幫我們&&好了,玉米銷路也不用愁,由蒙牛全部收購。村民除了每畝900元的土地租金,還能分紅,日子越過越有盼頭。”賽罕區金河鎮曙光村黨支部書記高二忠興致勃勃地介紹道。
今年以來,曙光村黨支部積極推行“統種共富、社會化服務”發展模式,對於怎樣解決最關鍵的土地整合問題,高二忠頗有心得:“我們村設立了4個網格黨小組,由村‘兩委’成員兼任網格黨小組組長,每個網格黨小組分別有1位黨員聯戶長和1位村民代表聯戶長,每位聯戶長包聯5—6戶村民。網格黨小組組長組織聯戶長分頭行動,上門給村民細細講解,大家很快就達成了共識,共流轉村民土地3000畝,加上村集體土地2000畝,全部訂單式種植玉米,預計年底村集體收入能增加300萬元。”
網格黨小組雖然不是黨的一級組織,卻承載着連接黨支部與黨員的重要角色,是基層治理“鐵三角”最為關鍵的一環。我市堅持將黨組織建在農村網格上,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作用,強化黨建引領,優化組織體系,採取“單獨組建、聯合組建”的方式,成立農村網格黨小組1337個,緊密連接村黨支部和黨員,不僅使各類活動的開展更為順暢,黨支部的決策落地也更加有力。
專職網格員精準發力 暢通“信息路”
“做網格員就要有河馬的肚子、兔子的腿、八哥的嘴,要能容得下意見、受得了委屈,要腿腳勤快、入戶了解情況,要能説會道、以理服人。”這是武川縣網格員隊伍總結出的基層工作“土經驗”。
武川縣耗賴山鄉大前地村共有12個自然村,常住人口432人,分佈在不同的區域,各自然村距離較遠。為精準掌握村民動態信息,網格員侯建每天都要入戶走訪,詳細記錄每一戶村民的家庭人口、&&方式、就業情況等基本信息,全面了解村裏的道路、農田、水利設施等情況,並及時做好系統數據維護更新,被村民們親切地稱為“活地圖”。同時,他也是村裏有名的“和事佬”,走訪中發現矛盾糾紛,他主動介入,耐心傾聽雙方的訴求,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村裏兩戶鄰居因為宅基地邊界問題發生了爭執,侯建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安撫好雙方的情緒後,仔細查看了宅基地的相關證件和歷史記錄,堅持以情動人、以理服人、依法辦事,提出了公平合理的解決方案,妥善化解了糾紛。
網格員在社會治理中發揮着連接政府與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近年來,我市科學劃分農村網格,按照“規模適度、界限清晰、無縫覆蓋”的原則,細化農村網格,精心挑選責任心強、熟悉村情的人員擔任專職網格員,通過“多網合一、矛盾調處、群防群治”等形式,推動基層治理重心下移,真正實現“網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中、格事盡知”,讓大網格“粗管理”轉變為微網格“精治理”。聯戶長協同共治 凝聚“向心力”
“參加村裏組織的活動、為村裏提建議、發現問題及時告知村委等都能掙積分,在村裏的小賣部購物時積分可直接抵扣現金,想買啥就用積分換。明天村裏就有活動,大家抓緊報名,手機上就能操作。”新城區保合少鎮甲蘭板村聯戶長韓宇飛正在向村民介紹積分制活動。
為進一步調動聯戶長、村民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今年年初,經甲蘭板村民代表大會同意,村集體拿出2萬元用於積分獎勵,分別制定了聯戶長積分獎勵規則和村民積分獎勵規則。聯戶長主動履行政策宣講、矛盾調解、收集社情民意等職責,村民積極參與村級事務、提出建議等均可獲得積分,積分按比例直接兌現,在村裏的10個小賣部均可以使用。此外,積分情況還成為評選文明家庭等榮譽稱號的重要依據,聯戶長積分情況也成為後備幹部選拔的重要參考。截至目前,甲蘭板村共舉辦活動19場,發放積分9200分,兌換物品的積分價值7360元。
聯戶長憑藉對當地風土人情的深入了解,在協調村民關係方面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成為鄉村治理的“好幫手”。今年以來,呼和浩特市按照精準“選人”、精細“明責”、精心“育人”的工作思路,明確聯戶長選用流程、工作職責和獎勵辦法,按照“居住相鄰、易於集中、便於管理、務實管用”的原則,着力打造政治素質強、群眾威信高、作用發揮好的聯戶長工作隊伍。
鄉村治,百姓安。呼和浩特市積極構建“鐵三角”鄉村治理新模式,以精細化管理和多方協作的方式,實現鄉村治理效能的有效提升,讓群眾既成為基層治理的參與者,也成為治理有效的受益者。(記者 趙宇昕 通訊員 張慧)
原標題:構建“網格黨小組+網格員+聯戶長”基層微治理體系 呼和浩特“鐵三角”激活鄉村善治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