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國網內蒙古東部電力有限公司獲悉,8月6日,一個致力於模擬預警特高壓電網通斷電各種故障問題的實驗&&——特高壓GIS長時運行全景感知聯合實驗室在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全面投運。
家裏的電燈亮起或關閉,按下開關即可。但特高壓電網通斷電要複雜很多,巨大的電壓和電流會産生高溫電弧,繼而可能燒燬電路。這就需要用到GIS這個氣體絕緣組合電器設備。

“GIS是特高壓輸電的核心設備,其可靠性關乎着遠距離、大容量輸電的安全穩定運行。”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維江説,但GIS的封閉結構存在內部故障機理複雜、缺陷檢測難度大的問題。建設特高壓GIS全景感知實驗&&,探索高靈敏感知檢測方法,成為現實需求。
國網蒙東電科院輸變電技術中心主任兼該實驗室現場負責人石海鵬介紹,此次投運的實驗室構建了特高壓GIS故障放電機理和故障預警研究實驗&&,可在762千伏環境下不間斷運行,精準模擬特高壓GIS典型工作狀態及內部放電、絕緣缺陷等異常場景。
“打一個比方,相當於給特高壓GIS設備挂了一個醫院的專家號,然後進行多種高精密檢查,進而發現各種病症,預防出現閃絡、停電這樣的大問題。”中國電科院高級技術專家許淵説。
陳維江&&,這是全國首個特高壓GIS長時運行全景感知實驗室,實驗能力達到同類實驗室國際領先水平。該實驗室的投運將為特高壓GIS狀態檢測技術研究提供全面的研究條件,推動我國特高壓設備運維從“被動搶修”向“主動感知、提前預警”跨越,有力支撐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截至目前,該實驗室在前期試運行階段已累計開展58次特高壓GIS缺陷模擬和狀態檢測實驗,取得了GIS內部金屬微粒尺寸對GIS放電的影響、X射線對GIS內部異物檢測等5項研究成果。(記者 安路蒙)
【糾錯】 【責任編輯:楊騰格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