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科創引擎持續輸出産業發展新動能- 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04 09:15:35
來源:內蒙古日報

阿拉善盟科創引擎持續輸出産業發展新動能

字體:

  7月11日,記者走進位於阿拉善盟阿拉善高新區的中鹽內蒙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制納廠生産車間,只見先進設備高效運轉,技術人員專注操作,現場一派繁忙景象。

  作為全區科技領軍企業,今年以來,該企業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在引進國外電解生産金屬鋰技術的基礎上,創新式擴容電解槽空間結構,精準調控電解液對流速度,從而顯著減輕了對槽磚的強對流沖刷,成功完成對現有金屬鈉生産線的改造升級。改造升級後的金屬鋰電解槽運行周期延長了60天以上,單槽産能提升了17.39%,金屬鋰産品中硅、鋁含量穩定,産品純度從工業級跨越式提升至電池級(99.98%)。這一系列技術革新,不僅使得産能利用率得到顯著提升,更帶來了綜合經濟效益的飛躍,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科技創新是我們推動産業升級的核心動力,尤其是現在市場環境競爭激烈,只有持續加大科研投入,不斷探索新技術、新工藝,才能保持競爭優勢,推動我們企業向更高端、更智能、更綠色的方向發展。”中鹽內蒙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制納廠生産技術室機械工程師曹紀國告訴記者。

  抓科技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今年以來,阿拉善盟以科技創新為引擎,通過搭建創新&&、培育新興産業、強化政策保障,激活産業發展新動能,走出 “科技引領、産業升級” 的可持續發展路徑,讓經濟發展如“一池春水”活力迸發,為全盟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企業是創新活動的主體,是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産力的關鍵環節。走進內蒙古聖氏化學股份有限公司研發中心化驗分析室,實驗人員正在進行氨基甘油性能改良和新産品研發實驗。作為一家科技先導型企業,聖氏化學長期致力於造影劑中間體系列産品的研發,企業建成的1800噸/年氨基甘油連續化生産裝置,實現了氨解系統的自動化運行,有效降低了人員接觸高毒物質氨的風險,實現了二蒸蒸汽的回收利用,顯著降低了系統能耗。圍繞該核心技術與裝置,該企業已累計獲得國家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3項,其中1項發明專利榮獲全區首屆專利獎優秀獎。

  “我們的産品質優價平,産品純度能夠達到99.5%以上各種規格的供應,下游原料藥企業客戶已經把産品主要需求從國外進口轉向從我們公司購進。目前,産品全球市場佔有率現在能達到40%,全國市場佔有率能達到65%。”內蒙古聖氏化學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主任張政説。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阿拉善高新區持續強化科技創新主體培育,通過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領軍企業”梯度培育計劃,推動科技企業矩陣實現裂變增長。截至目前,該高新區擁有高新技術企業33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5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家、國家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家,規上企業研發費用總量與增速均居全盟首位,高新技術企業産值佔園區總産值比重達66.8%,科技創新正從“關鍵變量”加速轉化為“最大增量”。

  科技創新,離不開好政策的支撐。阿拉善盟孿井灘生態移民示範區結合實際,聚焦重點發展領域,推動新興産業和特色産業技術創新,培育壯大科技型企業主體,積極引入優質創新資源,加大高端人才集聚和創新引導支持力度,通過政策激勵、政企&&搭建、精準服務對接等舉措,為企業提供了全鏈條的支持體系。截至目前,該示範區有高新技術企業15家、科技型中小企業8家、創新型中小企業12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家、自治區企業研發中心8家。

  據了解,今年以來,阿拉善盟科技創新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創新主體持續壯大、創新成果加速涌現。上半年,該盟獲批上級各類科技項目26項,項目數量和資金支持額度創“十四五”以來歷年新高;創新&&建設成效突出,新增5家自治區級科創&&,11家高新技術企業獲得165萬元獎補支持;科技成果轉化捷報頻傳,技術合同成交額0.59億元,同比增長3121.28%,增速位居自治區前列;産學研合作持續深化,引進趙東元等3名院士以及屠鵬飛等6位專家教授擔任科技領域專家顧問團成員,向山東大學推送該盟科技創新需求21項,選派154名科技特派員精準服務366家企業,創新生態不斷優化,為高質量發展增添強勁動能。

  “今後,我們將在優化科技創新環境上持續發力,着力破解影響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融合的關鍵制約,加大力度遴選優質科技項目、推進科創&&建設、提高成果轉化效率、拓展科技交流合作,不斷塑造産業轉型升級的新動能新優勢,為全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推動力、支撐力。”阿拉善盟科技局副局長王艷説。(劉宏章 阿拉善盟融媒體中心記者 王萍)

  原標題:搭創新&& 育新興産業 強政策保障 阿拉善盟科創引擎持續輸出産業發展新動能

【糾錯】 【責任編輯:楊騰格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