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包頭稀土産品交易所(以下簡稱:稀交所)了解到,今年上半年,稀交所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交易量同比大幅增長52.63%,交易額同比增長6.03%,註冊企業總數達到1231家。在穩健完成各項任務目標的同時,稀交所通過持續創新交易模式、完善流程機制、拓展服務領域,進一步鞏固了作為稀土要素市場主渠道的地位。
據介紹,今年3月,稀交所創新推出原輔料競價採購交易模式。該模式通過在&&發布採購需求,組織供應商在規定時間內進行多輪報價、競價,以“質服同價低者得”為原則確定供應商。交易頻次靈活響應市場需求,有效解決了企業採購中價格不透明、成本高的問題。上半年,稀交所成功組織競價採購70余筆,吸引超180家企業參與,成交金額超5000萬元,交易成功率高達93%。在設定基準價基礎上,為企業降低採購成本近400萬元,降本率達6.62%。
稀交所主動對標先進,創新開發稀土行業“産能預售”交易模式。此模式允許生産企業鎖定未來産能及價格,提單可在&&二次轉讓,為企業應對市場波動風險提供了有效的“避風港”。目前該模式已具備上線條件。
與此同時,持續擴大交易品類覆蓋範圍,從基礎稀土交易産品延伸至稀土原輔料、廢料、加工服務乃至物流服務。目前交易品種累計達89個,新增7個。成功實現北方稀土高鐠碳酸鈰等小品種常態化線上銷售,稀土院高分子助劑線上銷售實現零的突破,同時搭建“稀土廢料專區”,將廢料引入交易&&。
為推廣線上交易業務,稀交所在贛州、寧波設立駐點,並與寧波國儲837處、中稀供應鏈簽署倉儲合作協議,為交易商提供異地倉庫服務,極大方便了長三角和贛州地區的就近交收。上半年,線上交易宗數達700余筆,其中拓展長協外交易超150筆,&&活躍度顯著提升。同時,持續強化價格發現功能。自開展價格採集工作以來,日均徵集稀土價格樣本量不低於200條,累計報價數據超26000條,覆蓋中國稀土、金龍稀土等150余家企業。已連續發布151期“稀土産品每日價格”。積極推進稀土價格指數編制工作,即期交易價格指數試運行半年來已發布25期,趨勢因素指數也於6月16日啟動試運行。
為聚焦特色優勢,打造融資品牌,稀交所於今年3月重磅推出“稀融通”特色金融服務品牌。聯合工商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銀行等5家金融機構,深入調研企業融資需求,依託&&交易數據與優質企業“白名單”,創新推出供應鏈融資、快速信貸等13款差異化融資産品。通過提高授信額度、優化融資品類,為不同規模企業提供特色化、定制化服務。目前,已為6家稀土企業授信超4500萬元,有效滿足了企業的融資需求。
稀交所的系列舉措,不僅實現了自身業務的快速發展,更為稀土産業上下游企業提供了更高效、透明、便捷的交易環境和融資渠道,有力促進了稀土産業的健康發展。(記者 蔡冬梅 通訊員 張玉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