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蒙古自治區第十一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在赤峰盛大舉辦之際,“讀懂北疆·新華訪談”欄目邀請到了內蒙古自治區民委副主任李志友。
主持人:本次運動會增設了很多新的比賽項目,這是基於怎樣的考量?為了這些項目能夠順利進行,做了哪些工作?
李志友:本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新增設搶樞、駝球、沙嘎三項特色競賽項目以及跑馬射箭、跑馬拾哈達兩個小項,並豐富了各盟市特色傳統體育表演項目,增加了火炬傳遞活動,進一步體現內蒙古傳統體育項目風采,更加多元地展示了內蒙古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特色。
我們前期做了大量工作,很多項目是從民間多年的生産生活中演變而來,需要我們對賽事規則、場地器材進行不斷地修訂和完善,確保我們這些傳統項目能夠代代傳承發展。
主持人:像這樣的運動會,不僅是體育競技,也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在這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李志友:內蒙古自治區第十一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是民族團結的盛會、群眾體育的盛會,通過運動會能夠促進我們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傳統體育項目的發揚和傳承。
體育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像12個盟市展演項目是根據各地特色,集文化、休閒、體育、娛樂為一體編排展示給大家,促進體育和文化的融合、體育和旅游的融合、體育和藝術的融合。民族大聯歡融合了全國各地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項目和文藝展演,給廣大群眾、市民和體育愛好者提供了良好體驗。
主持人:本屆運動會對赤峰市文化旅游事業的發展帶來哪些積極影響?
李志友:赤峰市以此次運動會為契機,在全市各旗縣區舉辦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體育賽事,周周有賽事、天天有活動,促進了我們傳統體育項目的發展、全民健身,帶動了赤峰市群眾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
主持人:您認為赤峰市作為東道主表現怎麼樣?
李志友:赤峰市委、市政府可以説舉全市之力全力籌辦這次運動會,從場地器材的準備,到服務接待方方面面保障都給各個代表團留下美好的印象。
本屆運動會設有18個大項、90多個小項,是參賽人數最多、比賽項目最多、辦賽規模最大的一屆。同時,第一次增設火炬傳遞活動和群眾展演項目,具有里程碑意義,為我們今後持續辦好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打下良好基礎。
主持人:鄧玉霞
攝製:陶濤 趙力 袁賀鳴
素材來源:赤峰市融媒體中心
支持單位:赤峰市融媒體中心、紅山區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