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大爺,雨太大了,咱們得馬上轉移!”7月25日凌晨3時,呼和浩特市賽罕區人民路街道支農社區黨委書記冀雯娜用力拍打着居民米建平的家門。此時,暴雨如注,積水已沒過膝蓋。
7月23日至25日,呼和浩特市遭遇持續強降雨,面臨嚴峻的防汛考驗,危急關頭,全市1658個基層黨組織、21315名黨員幹部投入到防汛搶險工作中,1556支黨員先鋒隊衝鋒在前。
7月25日,呼和浩特市供排水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路口值守。
未雨綢繆 織密防汛“安全網”
7月25日中午,呼和浩特市已啟動二級防汛應急響應。呼和浩特智慧城市指揮中心通過城市大腦,調度氣象、城管、住建和水務等部門,會商研判全市汛情,利用積水點監控&&,重點對全市17座公鐵立交橋和6座下穿通道進行實時監測,同時利用自然災害監測預警&&研判天氣變化。
呼和浩特依託智慧城市“數據中樞”,構建起“市委統籌、黨組聯動、黨員衝鋒、科技賦能”的立體化防汛體系。
“防汛工作必須跑在雨情前面!”幾天來,賽罕區防汛抗旱應急指揮部會議室內燈火通明,應急、水務、交通等部門負責人緊張會商。
汛期來臨前,賽罕區就建立了“1+14+N”應急響應機制。各鎮街組建了以35歲以下年輕幹部為主力的“青年突擊隊”,儲備防汛物資30余類。
“我們提前對全區121個易澇點進行了全面排查,每個點位都落實了責任人。”賽罕區應急管理局局長蘇國輝介紹。
回民區的“黨員防汛突擊隊”緊盯危舊平房、低窪處、廣告牌及易澇點,不漏掉一絲隱患——發現墻體裂縫,立即拉起警戒線並派人值守;廣告牌松動,即刻&&責任單位加固;排水口淤塞,毫不猶豫徒手清理雜物,只為積水能快些退去。
同時,各社區通過微信群、宣傳欄滾動發布防汛知識、預警信息,反復提醒居民遠離積水、注意用電安全,並公布24小時值班電話,讓居民遇險情時“找得到人”。
“@所有人 今晚有大暴雨,低窪地帶居民請提前轉移貴重物品!”7月24日20時,新城區勝利路社區黨委書記任佳東在居民微信群發出預警信息,隨後帶領黨員逐戶電話提醒。
社區黨員包聯樓棟,志願者在單元群轉發避險知識,累計發送預警信息200余條。
“多虧小馬及時通知,我家地下室才沒被淹!”居民感謝聲中,是黨員幹部對“預警信息必須跑在雨前面”的深刻踐行。
土默特左旗善岱鎮構建鎮、村、民協同聯動防汛工作體系,號召黨員幹部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對轄區內災害隱患點、河道堤壩等重點區域開展24小時不間斷巡查。
7月25日,科爾沁立交橋防汛抽排中。
7月24日下午5時,巡查人員發現哈素海退洪渠河道側壁出現潰口,湍急的水流不斷沖刷堤岸,存在洪水決堤的重大風險,善岱鎮緊急組織100余名鎮幹部和轄區派出所民警、周邊村“兩委”班子成立黨員突擊隊,迅速調配三台挖掘機、兩台裝載機及雨衣、鐵鍬、水泵、沙袋等防汛物資趕赴現場,冒雨裝填沙袋、搬運石料;大型機械精準作業,對潰口進行加固處理。周邊村莊的50余名村民得知消息後,自發攜帶鐵鍬、鋤頭等工具趕赴現場參與搶險,爭分奪秒與險情賽跑。
經過2個小時的連續奮戰,潰口被成功封堵,河道險情排除。
風雨逆行 築起“紅色堤壩”
持續的強降雨導致全市範圍內多條道路出現嚴重積水,各類散落雜物阻礙交通,給居民出行帶來極大安全隱患。
為保障道路設施通行安全,呼和浩特市政建設服務中心黨員幹部衝在前,帶領全體職工赴主次幹道、小街巷開展巡查工作,一經發現市政道路坑洼、塌陷、護欄傾倒、井蓋丟失等問題,能夠當場解決的問題馬上處理;對無法及時解決的,第一時間設置安全防護警示設施。
工作人員對積水區域進行值守與井蓋復位工作。
凌晨4點半,城市尚在大雨中沉睡時,回民區鋼鐵路街道班子成員和孔家營社區工作人員已經奮戰在新華西街鐵騎華府西側內澇點,清理堵塞下水道的垃圾,啟動排水設備,進行緊急抽排作業,爭分奪秒應對內澇險情。
7月25日上午,賽罕區城管行政執法局黨員王子文帶頭跳進齊膝深的水中疏散被困群眾。同時,全局200多名城管隊員分佈在各個涉水路段,幫助被困車輛脫離險情。雨水打在臉上生疼,但沒人退縮。
在呼倫貝爾南路街道,社區書記趙麗茹已經連續工作36小時。
“必須排查完最後一戶才能休息。”她嗓音沙啞地説道。
這支由社區幹部、報到黨員、志願者組成的黨員先鋒隊,爭分奪秒與時間賽跑,完成了轄區所有平房區的拉網式排查,期間還緊急馳援文明路一帶的搶險救災工作,成功救援被困車輛30余&。
暴雨來襲時,新城區丁香北路街道黨工委迅速啟動應急預案,成立由黨員幹部組成的抗洪防汛“黨員突擊隊”,24小時輪班值守。
在轄區內積水最深的路段,黨員幹部們挽起褲腿,和社區工作人員一起清理堵塞的下水井,確保排水暢通。
持續的強降雨導致多條道路出現嚴重積水,各類散落雜物阻礙交通,給居民出行帶來極大安全隱患。街道黨員幹部立即組建“道路清障先鋒隊”,全力保障居民出行安全。
“同志,前面水深危險,請繞行!”在積水嚴重的街道路口,黨員盧曉龍站在齊膝深的積水中,不斷揮舞着熒光指揮棒引導車輛。遇到不理解的司機,他就蹚水上前耐心解釋:“前面道路積水過深,繞行是為您的安全着想。”
“看到道路恢復暢通,居民能安全出行,我們再累也值得。”渾身濕透的社區幹部李傑説。
“姑娘,你抱緊我,咱們慢慢走!”新城區新悅社區黨委書記計麟的身影在齊膝深的積水中格外醒目。她帶領社區工作人員逐商鋪排查隱患,當即背起被困群眾蹚過積水路段。
“師傅,前面水深過不去,繞條路走吧!”社區黨員們站在齊膝的積水中,洪亮的嗓音穿透雨幕,一邊耐心勸導試圖闖水的司機,一邊揮手示意後方車輛繞行。
“一二三,使勁!”不遠處,社區書記正和社區幹部們合力推着一輛拋錨的轎車,渾濁的雨水裹着泥沙濺在他們身上,腳下的鞋早已泡得發脹,卻咬緊牙關將車輛緩緩推向安全地帶。
“西烏蘭不浪鎮有車輛被困,車內有人!”武川縣交警指揮中心接到緊急報警。
西烏蘭不浪中隊交警王一多、王寧、孫樹文立即趕赴現場,同時&&派出所和消防隊組成聯合救援隊。
當他們趕到5公里外的河道淺灘時,只見一輛轎車大半沒入水中,車窗緊閉,隱約可見人影晃動。
“水流太急,直接靠近有危險!”現場指揮員迅速決策,交警設置警示標誌,疏導交通;消防員攜帶破拆工具,用繩索固定身體後緩慢靠近車輛。
“一、二、三,破!”隨着液壓鉗的“咔嚓”聲,車窗玻璃被成功擊碎。渾濁的洪水涌入車內,民警與消防員合力迅速將被困司機救出。
溫情安置 彰顯為民初心
回民區中山西路街道呂祖廟街社區有十余戶老舊平房,地勢低窪,在持續強降雨中岌岌可危。
社區幹部們深一腳淺一腳蹚過積水,在平房區挨家挨戶細緻排查險情,並啟動應急預案,提前協調轄區酒店預留應急安置房。面對個別群眾不願轉移,幹部們一次次登門,耐心講清風險所在。
“阿姨別擔心,這裡食宿都免費。”在賽罕區中專路街道臨時安置點翠海酒店,黨員志願者郭嵩嘉正為平房區居民陸秀蘭辦理入住。
安置點內,生活用品、藥品一應俱全。
“看到黨員幹部,心裏就踏實了。”被轉移群眾高偉感慨道。
賽罕區設置了14個安置點,累計轉移安置群眾199人,發放生活物資2000余件。據統計,在此次防汛搶險中,賽罕區共出動黨員幹部2800餘人次,組建黨員突擊隊56支,排查整改隱患點142處。
汛情稍有緩解,清水河喇嘛灣鎮的黨員幹部們仍沒有絲毫松懈,迅速動員各村群眾投入雨後排查、受損房屋加固、道路清淤加固、農田排水等工作中,用暖心服務化解受災群眾的焦急情緒,千方百計減少群眾損失,保障行洪排澇暢通、村民出行安全。
這場戰鬥中,一面面鮮紅的黨旗,在暴雨中築起守護群眾生命財産安全的“紅色防線”,黨員幹部們成為守護居民平安出行的“貼心人”,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群眾安全無小事”的為民情懷。(記者 鄭學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