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驕陽似火,步入鄂托克旗蘇米圖蘇木斯布扣嘎查牧民李強家的智能化羊舍,涼意撲面而來。李強介紹,這是給羊配備的“空調房”,羊住得舒適,健康狀況改善,生病少,且管理更省力,以往兩人只能喂100多只羊,現在能喂600多只。
今年夏天,李強與內蒙古草綠農業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合作,按公司“六個統一”標準,投入近80萬元建成兩座智能化羊舍,具備溫度調控、氨氣監測功能,配備自動清糞設備,養殖環境顯著提升。李強將300多只“草綠2號”羊搬進新羊舍,效果立竿見影,讓他對規模化養殖信心倍增。
內蒙古草綠公司針對牧民的技術短板、市場難題,打出配套雜交、營養供給、疾病防控、互聯網銷售四張“底牌”。公司董事長劉佔虎&&,要解決牧民養羊掙錢問題,幫他們明確養殖品種、雜交組合,實現效益最大化,適應本地環境。
烏蘭鎮沙日布日都嘎查牧民烏雲其木格在嘎查和公司補貼支持下,改造羊舍、更新品種,購入50隻“草綠2號”基礎母羊,按公司飼料配方養殖。50隻母羊第一批産出102隻小羊羔,兩個多月後毛重超45斤,被公司以每只900元價格收購,增收9萬多元。她説,傳統養羊羊羔出欄慢,“草綠2號”100天就能出欄,還有銷售合同保障。
為把控羊肉品質,內蒙古草綠公司依託科技創新和示範推廣基地,結合當地2900多萬畝草場資源,與烏蘭鎮11個嘎查、1個社區開展肉羊産業聯合體項目,建立聯合育種戶、示範戶、産業帶動戶,每年向市場供應超30萬隻優質肉羊。將17項實用新型專利、13項知識産權應用於全産業鏈,構建完整産業體系,將知識技術輸出給合作社、養殖戶,實現企業與牧民雙贏,增強了品牌效益、附加值、抗風險能力。
産業興則鄉村興,産業旺則百姓富。鄂托克旗構建“黨支部+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農牧戶”發展模式,探索草地畜牧業新模式,建立全程質量可控體系,以羊産業帶動農牧民增收,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吳建軍)